气候变化给城市、农村带来了哪些挑战?

2014-12-8 15:22 来源: 中国气象报

气候变暖导致城市、农村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在增大

  城市、农村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在增大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3%,在城镇生活的人口超过7亿。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IPCC第一次至第四次评估报告,对于气候变化给城市和农村带来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定量化。更多的文献从多方面展示了证据和新发现来评估影响。而第五次评估报告更是将气候变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风险和适应作为一个章节单独进行评估。”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主要作者之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姜彤说。

  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与城市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正在增大,将对城市居民、当地经济、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带来广泛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将给城市地区的水和能源供应、下水道和排水系统、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系统带来广泛的不利影响。“对于那些与城市地区灾害相关的关键气候变化因素,在当前城市的适应能力水平下,其风险等级从目前到近期呈增加趋势。如果城市具有高适应能力水平,这些风险等级将显著降低。”国家气候中心刘绿柳副研究员告诉记者。

  对于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更容易遭受多种非气候压力,包括农业投入不足、土地与自然资源政策问题和环境退化问题。气候变化对农村地区的主要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淡水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等方面。

  “第五次评估报告基于更多文献的证据有了新发现。”刘绿柳说,“除了极端事件造成的风险,非气候压力和多方面不公平引起的脆弱性和暴露度不同造成了气候变化风险差异。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或其他方面被边缘化的人群更脆弱。”

  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大部分关键和正在出现的全球气候风险集中在城市地区。热胁迫、极端降水、滑坡、空气污染、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将对城市地区的居民、资产、经济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城市‘五岛效应’,包括热岛效应、干岛效应、湿岛效应、雨岛效应和浑浊岛效应。”刘绿柳介绍道。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在低、中收入国家的增多,生活在非正式定居点的高脆弱城市社区迅速增多,其中很多人位于极端天气的高风险区。改善基本服务不足的状况、提高住房质量及建设有恢复力的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地区的脆弱性和暴露度。

  而农户与社区的结构特点以复杂的方式影响气候变化脆弱性。“由于在土地、劳动力市场、非农业创业机会方面与男性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地区妇女脆弱性高于男性。牧民和渔民的生存通常依赖于自然资源,对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政策高度敏感,脆弱性高。没有土地或劳动力的弱势群体,包括女性起主导作用的家庭也属于高脆弱群体。”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马世铭研究员介绍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