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和排放峰值
二、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和排放峰值比较
理解历史是学习和进步的必修课程,工业化国家排放峰值到达的时间、水平和相关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4条2(a)款要求发达国家在2000年使得二氧化碳和《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其他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回复到1990年或更早前的水平,即要求达到总量峰值,但事实上仍有较多国家晚于2000年或至今仍未达到峰值。考虑到经济转轨国家的特殊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仅以《公约》附件II工业化国家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峰值。从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而言,24个工业化国家发展和排放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1)红标模式,以美加澳为代表,人均排放峰值在15吨以上,排放总量峰值一般出现在2005年以后,且以不稳定总量峰值为主(不稳定峰值占其3/4),共4个国家;
(2)黄标模式,以德英比为代表,人均排放峰值在10吨以上,排放总量峰值一般自然出现在1970年代,且以稳定总量峰值为主(稳定峰值占其3/4),共8个国家;
(3)蓝标模式,以日意西为代表,人均排放峰值在10吨以下,排放总量峰值一般出现在2005年以后,且以不稳定总量峰值为主(不稳定峰值占其3/4),共12个国家。
图1 工业化国家人均排放峰值
图2 工业化国家总量排放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