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通过强化
政策引导,我国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为
碳中和目标打好基础,但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依然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付出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
第一,从排放总量看,我国
碳排放总量巨大,约占全球的28%, 是美国的2倍多,欧盟的3倍多,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碳
减排量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第二,从发展阶段看,欧美各国经济发展成熟,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绝对脱钩,碳排放进入稳定下降通道。而我国GDP总量虽跃居全球第二位,但人均GDP刚突破1万美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
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发展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碳排放尚未达峰。要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能源低碳转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难度很大。
第三,从碳排放发展趋势看,英、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早在1990年开启国际气候谈判之前就实现了碳达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在2007年左右实现碳达峰,这些国家从碳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窗口期短则40余年,长则60~70年,甚至更长。而我国从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跨度仅有30年左右,显著短于欧美等国。我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所要付出的努力和速率要远远大于欧美国家。
第四,从重点行业和领域看,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非化石能源占15.3%,规模以上发电厂发电量中火电占比72%。能源系统要在短短30年内快速淘汰占85%的化石能源实现零碳排放,这不是简单的
节能减排可以实现的转型,而是一场真正的能源革命。当前,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蓬勃兴起,新型的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系统率先碳达峰、碳中和。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需要能源系统在近期就出现明显的转型,到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之后开始进入负排放。
根据测算,未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会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增长,到2050年会达到65亿吨标准煤左右(发电煤耗方法)。从能源结构来看,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达到一次能源的近80%,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分别下降到约9%、2%、9%。同时对一些化石燃料发电、供热,以及一些大型锅炉采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利用生物质能发电耦和CCS技术(BECCS),可以实现能源活动C02排放到 2050年净零,
电力系统排放实现负排放。
在电力系统实现负排放的情况下,终端消费部门高度电气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减排途径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电力C02排放系数迅速下降,直至2050年实现负排放,因此终端消费部门多用电即是减排。终端消费部门电气化主要体现在工业部门电气化、
交通部门电气化,以及建筑部门电气化。
实现能源系统的转型,需要即刻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达峰、石油争取达峰,天然气的消费在2035年左右也达到峰值。能源系统也同时需要发展CC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