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1 09:2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现在企业都倾向于听取一些信息,开始了解碳市场的知识。”安永亚太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Mathew Nelson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已经开始为在华企业提供碳服务。
2014年3月24日,安永(Ernst&Young)在京发布《了解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碳排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为企业提供了报告碳排放和能源使用情况的“快捷十步行动计划”的建议。
安永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监陈晓(微博)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需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的准备,因为“它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营、IT、人力资源、采购以及会计等”。
2011年中国宣布开始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七大试点的工作继续稳步推进。而且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推行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也正在进行研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安永已开始与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企业碳服务商业机会。
据Mathew Nelson介绍,目前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部门在北京有5名工作人员,亚太地区有80名工作人员。
企业应规划碳资产
目前,在众多外资服务机构中,安永在中国碳市场领域较为活跃,因为在Mathew Nelson看来,尽管中国官方对于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碳市场一直持有较为保守的态度,但是中国碳市场总会有一些机遇。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了“快捷十步行动计划”,以此希望帮助企业报告碳排放和能源使用情况。
安永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确立管理碳排放监测、报告和交易的各项职责;制定合规体系;审视合资协议并对责任方进行确认或认可;评估碳负债;评估减排的内部费用;征求有关交易基础设施及策略的意见;制定模型以评估来自上游供应商的碳价格的影响;评估将碳价转移给下游客户和市场的策略;制定会计处理政策以及确定资产估值并全面进行费用的减值测试等。
“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应该规划碳资产,利用财物分析工具选择最佳节能减排方式。”陈晓燕表示。
由于现阶段各个试点机制具备不同的设计特点,例如,上海、北京和深圳等高度商业化城市的试点范围覆盖了大型公共商业建筑,上海的试点覆盖了交通运输业,而湖北省和重庆试点预计将仅覆盖重工业领域。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根据所在试点区域与自身行业特点,从全价值链的角度多方考量,并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架构,特别是法务、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协作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碳排放报告给企业带来的新要求。
“因此,对于试点企业来说,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些试点机制以满足合规要求,减少成本,甚至从中获益。”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团队中国区主管合伙人唐嘉欣表示。
另外,对于目前还没纳入控排范围的企业,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国区总监陈晓燕表示,“随着目前试点的实施,以及‘十三五’规划对进一步碳排放和能源规定的预期,包括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可能性,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企业势必要对自身的碳排放和能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和报告要求进行了解。”
企业参与碳交易的两个关键点
陈晓燕特别强调,碳排放权交易对于企业也是机遇,但必须理清财务,降低公司的成本。
根据《报告》建议,根据各项试点规定,企业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式改进自身财务回报。
第一,通过实施内部减排项目,将碳排放量降低到配额分配量以下。为了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了解其内部减排成本;第二,通过碳交易所对配额分配进行交易,以包括最小成本的碳排放负债或通过出售额外配额获得收入。为了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了解市场价格或减排的外部成本。
“如果选择第一种,企业需了解公司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Mathew Nelson称,就欧洲碳排放市场而言,公司往往都是通过成立一些基金,在市场购买减排项目进行减排
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参与碳交易的关键要素有两点,一是治理与风险管理,即碳额度的交易需要严格的治理和风险管理流程。随时更新公司的治理框架和风险管理政策,以匹配碳交易的需要。
其次,企业具备参与碳交易市场的适当基础设施,涉及的领域包括MRV、交易、会计、法律等。
从欧洲此前实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经验获知,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结果最大化,需要了解其合规期碳负债,并在清缴日之前保留交易要求。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要求尽可能实现实时地监测碳排放,且在整个合规期监控交易配额,以使支付地碳价格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