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双碳”目标为ESG投资发展提供契机

2023-10-9 16:33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双碳’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概念。据统计,截至2023年半年报,将近1/3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报告,围绕ESG领域投资的公募基金规模也已超过5000亿元。”近日,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张伟在“2023网易财经ESG趋势论坛”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如此表示。

  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三年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ESG投资亦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对ESG理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ESG发展处于从讨论迈向行动的关键时刻。

  中证指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的ESG基准指数自2017年7月以来的累计收益分别比母指数高出2.12%、9.2%和7.7%,成份股中各有94.44%、80.46%和87%的上市公司采取了明确的碳减排措施,平均社会贡献值分别为557.19亿元、50.36亿元和244.21亿元,反映ESG基准指数相对母指数的优异表现。

  凝聚ESG共识

  记者获悉,“2023网易财经ESG趋势论坛”以“凝聚ESG共识聚焦关键行动”为主题,行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一道聚焦ESG议题,共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未来。

  南方科技大学会计学讲席教授及会计学创系筹备负责人、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席学者、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曾晓亮表示,在资本市场上,高质量的ESG信息可以带来显著的市场效应。“ESG信息是有用的,尤其是对于需要融资的公司,这类信息可帮助分析师更好地理解公司未来的业绩和表现,也可吸引机构投资者投资。”

  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当前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目前余额为27万亿元。中国已经落地许多绿色低碳的激励措施,央行层面设置了碳减排实施工具,地方层面也有不少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布激励机制,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教授,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表示:“企业要百年常青,ESG是最重要的指标,其核心是碳指标。要当全球一流企业,回避不了ESG,ESG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竞争力。”

  全球低碳转型背景下,ESG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值得注意的是,ESG发展从讨论迈向行动的过程也面临着相关问题和难点。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林殷从教育的角度分析称,在企业气候评价探索方面,缺乏正规教育和培训计划是可持续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林殷引用相关数据表示:“2021年,仅21%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所有类型的教育活动,学位教育是极度缺乏的。”

  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已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在金融领域,“绿色”逐步成为新金融实践的生态底色。近年来,相关部门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在标准制定、信息披露、政策激励约束、产品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绿色金融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高级政策分析师刘珺如表示,ESG投资通过资源配置与影响管理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层面,机构投资者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能把资金引导到转型过程中更具有韧性以及更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影响管理层面,机构投资者为了实现对客户及受益人的长期责任,必须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管理,以确保长期投资收益和回报。”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朱育强表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绿色金融要扮演好四个重要角色,即区域经济转型的“推进器”、企业绿色发展的“好伙伴”、个人绿色消费的“引导者”、国际竞争合作的“护航队”。据平安银行测算,预计我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路径至少还需要130万亿元的投融资规模,这其中需要绿色金融强有力的支持。

  渣打银行华南华西区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徐晖表示,金融工具创新和应用对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至关重要。“渣打银行作为一家国际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自身的网络优势以及跟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促进企业绿色、可持续金融的发展。”

  从投资角度出发,浦银安盛基金价值投资部总经理杨岳斌表示,价值投资的核心要义在于研究企业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与ESG结合能够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资产定价方面,要警惕一些不良的行为,共同维护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

  “双碳”时代的ESG实践

  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双碳”目标也为ESG投资发展提供了契机。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表示:“在投资市场上,‘气候’或将成长为与ESG一样重要的单独议题,越来越多投资者把‘净零排放’、ESG、气候作为重要的投资主题进行考量。随着气候变化的急迫性,各国在气候问题上达成更多共识,出台了更多监管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些最基础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衡量气候风险。”

  从机构的角度出发,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联席投资主管聂毅翔表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特别注重在中国的实践,比如更多倾向于使用中国的ESG指南和框架。“相比海外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在ESG三个要点上的侧重度不太一样。国内公司可能在E(环境)方面需要做更多努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G(治理)方面。”

  在新能源领域,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秘马君健表示:“中国大陆的新能源产品已占到全球的8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一定要走出去,更多地参加国际化ESG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组织,同时要引进一些比较权威的减碳机构,这也是新能源行业的历史性机遇。”

  制造业方面,维达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ESG负责人庄圣知表示,欧美客户在ESG方面有着非常先进的想法以及目标,但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高度依赖智能制造伙伴。“维达力尝试在供应链上进行ESG实践,相信通过供应链的共同创新,能够为‘范围三’(碳排放核算体系)一些目标共同努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