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市发展改革委、市质监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
北京市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2015年)》。2014年12月15日,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全市579家重点用能单位、市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能源供应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召开了专题培训会,正式启动了启动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和能效领跑者试点工作。主要完成五项重点任务,包括制定完善能源计量标准体系及操作规范,推进能源计量器具完善配置和智能化升级,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建成一批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建设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北京)。
一、全面启动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计量、监测、管控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节能减碳管理体系
本市已经连续8年超额完成年度节能指标,万元GDP能耗仅为0.41吨标煤,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随着节能减碳工作的深入推进,北京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用能方式和能源结构的不断变化,节能减碳的空间不断收窄,做好节能减碳工作,更需要发挥工程、技术、行为、管理的协同作用,尤其是要提高节能减碳的精细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节能减碳,来引导人们节能减碳。
能源计量与节能监测、标准、统计等都是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的基础,相比而言,能源计量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为节约能源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离不开计量工作的支撑,它是实现城市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是制定
政策科学化、准确化和合理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节能
减排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
综上,开展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可促进能源管理由粗放型、经验型向集约型、量化型转变;有利于节能主管部门及相关决策部门依据准确计量的能耗数据加强监督考核、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可以为企业节约能源,避免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依据。
本市到2015年将完成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579家重点用能单位的水、电、气、热一、二级计量器具的完善配置和智能化升级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主要能源资源品种计量器具的完善配置和数据的智能化采集传输。
本市通过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可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电、气、热等主要能源资源品种计量器具的完善配置和数据的智能化采集传输,可促进本市加快构建起能源计量、能耗在线监测、能耗智能化管控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节能减碳管理体系,在全国起到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切实提高节能减碳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为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