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气候适应可成“小而美”新亮点

2023-11-8 10:54 来源: 中工网 |作者: 王元丰

已经走过十年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进入新的阶段。继续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不仅要做促进互联互通的大型基础设施等标志性工程,也要统筹推进更多“小而美”的项目。什么是“小而美”?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切实关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需求。而从笔者长期关注的领域来看,帮助相关国家加强气候适应就可以成为其中一个亮点。

国际社会现在普遍关注通过节能降碳来减缓气候变化过程。但因工业革命后250多年来人类已经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尽管《巴黎协定》签署也已8年,但全球的二氧化碳等排放仍在增加,我们正在趋近气候变化更加恶化的临界点。总体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历史和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所占比例都非常低,但所受气候变化影响却相对严重。最近几年的例子就有不少,比如巴基斯坦的洪水使其全境2/3国土受到冲击,非洲不少国家的干旱也让国际社会看到发展中国家在极端气候面前的脆弱。面对当前形势,减缓和遏制气候变暖依然重要,但适应气候变化、设法将相关损失降到最低,也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事项之一。

联合国环境署(UNEP)2021年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存在规划制定、资金投入以及落地实施等方面不足,警示人类在气候适应方面的努力跟不上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速度。如果说世界各国在气候适应方面普遍做得不够,那么“一带一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就更明显。因此,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纳入气候适应问题,可以降低非洲国家以及一些岛国在气候变化加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而对中国来说,除了做好自身工作,还有条件成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引领者,为此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就气候适应问题发起倡议并与欧美国家开展合作。

如何做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气候适应工作?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相关报告,主要就是涉及四个方面。首先,对气候变化未来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即气候变化情景预测要清楚。这样才能知道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何。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基于科学数据和模型帮助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识别哪些地方存在风险,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第二,与相关国家政府和有关机构合作,根据气候情景预测制定适应当地情况的气候适应规划。也就是面对气候变化,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降低负面影响。中国已经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可将这方面的经验与相关国家分享,协助它们因地制宜制定面向当下的气候适应计划以及面向未来的规划。第三,调动自身以及相关国家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实际行动。其中包括在电力、水利、房屋、医疗等多方面加大投入,让城市和乡村在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干旱、降雨和洪水等面前更有韧性。第四,要对气候变化适应工作成效进行评估。世界各国对于气候变化适应工作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不断开展评估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完善。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领域之一,开展气候适应方面合作、帮助共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往往可以呈现为一个个“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这方面的工作对中国、对“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甚至对正遭受气候变化威胁的整个世界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