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迈入绿氢时代,我们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023-11-10 10:2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11月7日,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开幕。今年大会以“拥抱绿氢时代迎接零碳未来”为主题,就加快绿氢发展、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发展氢能产业提出真知灼见。

  当前,加快氢能产业化布局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先后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并开展了五大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应用示范。

  目前,我国氢能是否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想要迈入绿氢(通过使用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时代,我们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氢能长距离运输的高成本问题……

  围绕上述问题,在大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

  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丰富氢能应用场景

  NBD:随着“碳关税”的提出,氢能成为逐渐升温的领域。就目前而言,氢能是否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张晓强:马上谈大规模推广,条件确实还不具备,但我们能看见当中的潜力。2020年,我国新增绿氢产能不到0.5万吨,2022年达到了3.3万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

  从目前来看,不同地区产能规划的差异较大,比如西北地区规划的绿氢项目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70万吨。有10个省份规划绿氢年产能将超过100万吨。如果与2020年的0.5万吨相比,这当然是一个极大的发展。但如果和我国整个氢产业相比,占比仍然较低。

  目前,中国的氢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约3400万吨左右。就算2025年绿氢产能达到100万吨,所占的比重仍然不高。但我想强调的是,如果和2020年的基数相比,则是快速的成长,可以说按下了“快行键”。

  当然,如果和整个氢产业相比,绿氢的生产还在继续积累力量,为今后大规模运用创造条件。这里关键要解决的就是通过技术攻关让成本降下来。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来支撑规模。

  NBD:您刚刚提到氢能、尤其是绿氢大规模运用时机还未成熟。除了成本,我们还面临哪些掣肘?有没有解决办法?

  张晓强:除了成本以外,我们国家风光资源最好的是在西北地区,那边正在大规模建设风光基地,这里面有一部分风光就是用来制氢。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地区本身产业基础不强,消纳绿电、绿氢的能力也不够强。

  同时,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在东部地区,这就需要运用多种有效方式解决运输问题。比如特高压输变电路,或者氢气管道运输等。要把绿氢输送到东部地区,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现在分布式和集中式应该并举。在西北地区有大规模的风电基地,同时在具备条件的省份发展分布式氢用户,实际上就是和户用光伏结合起来。

  未来绿氢如果能通过集中式和分布式合理有效组合推进,就能够为氢能的运用创造更多场景。

  利用好副产氢实现氢能规模化运用

  NBD:当前距离我们迈入绿氢时代还有多远?绿氢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张晓强:大家知道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行业除了交通就是工业领域,我们工业现在的氢大部分都是灰氢。当前,3400万吨氢产量中有3000多万吨都是灰氢。将来对于石化钢铁化工等企业,如果能实现灰氢转绿氢,就会为整个绿氢应用提供一个巨大的场景。

  当然,目前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障碍。比如氢作为能源属性,仍然存在安全问题。作为一种带有危化品特点的产品,在管理上如何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它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比如未来,加油站、加电站和加氢站能否合并;能否允许在加氢站现场制氢,现场供氢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氢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绿氢的发展将会有较大的推进。

  NBD:从整个氢能产业来看,绿氢的规模还是很小的,在实现灰氢向绿氢转换方面,有没有一些成熟的经验或者办法?

  张晓强:我想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规划能够实现,到2025年,把100万吨绿氢都利用好就是非常不错的效果。当前,我们的工业副产氢有一部分是放空的,完全可以把它利用起来。

  比如山西孝义是我国主焦煤基地,有很多焦炭厂。现在一年的尾气大概有7亿立方,有一半是排空烧掉的,既破坏环境又浪费资源。如果把这部分副产氢利用起来,就是实现氢能规模化运用很好的路径。

  总的来讲,就是要多措并举使得我国氢能产业在2025年以后进入更快的发展阶段。同时,我认为,随着碳达峰的实现,风电光伏规模到2030年可能会达到17亿千瓦,到那个时候,怎么把非化石能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电力系统供应的同时,也保证绿氢产品的需求,可能就进入到大规模发展阶段了。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