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森林经营的方法学”的走向

2023-11-15 15:26 来源: 碳圈学徒工 跑向零碳

10月份4个新版的ccer方法学千呼万唤始出来,很多朋友在市场上摸排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光热发电项目全国没有几个,红树林的量也有限,海上风电都是5大4小的内部消化,留给我们的就只剩下新造林方法学,可符合新版造林方法学要求的林地也是有限,所以大家都在聊,营林的方法学何时能出来?

个人觉得第二批或者第三批森林经营方法学应该很快出来,逻辑如下:

01

根据造林面积

可造林的土地越来越少,目前全国可造林的土地大概有3000万-4000万公顷,而且都是在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造林增汇的潜力有限。

02
中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

根据:朱建华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的研究数据:

2005-2016年中国森林碳汇量从6.02增至8.09亿吨CO2/年,木质产品贡献0.96-1.48亿吨CO2/年,拆分下来:

造林/再造林 碳汇量保持在3.87-3.97亿吨CO2/年;

森林经营 碳汇量1.58-3.43亿吨CO2/年;

其它林木包括:疏林、散生木、四旁树等碳汇量0.57-0.69亿吨CO2/年。

2020-2060 年森林植被碳汇量约为4.32-6.6亿吨CO2/年,拆分下来:

森林经营:4.32-5.76亿吨CO2/年;

造林/再造林:0.1-2.16亿吨CO2/年;

毁林排放:1.08-6.12亿吨CO2/年。

数据上看2005年到2019年中国森林碳汇增加主要是造林,从2020年之后明显的看出森林经营对于森林碳汇增加的重要性。

03

从中国林业的自主贡献目标来看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了“国家自主贡献”于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了比巴黎会议更高的具体目标:“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根据蓄积量层面分析,我们需要增加60亿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换算成碳汇量约相当于每年增加的碳汇率是6.12-6.84亿吨CO2/年,这与第二点20年-60年森林植被碳汇量的数据来看基本可以达到。目前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平级是90m³,在德国一些林业发达国家可以达到300多m³。

根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教授调查的数据:全国森林中,树龄相对年轻的中幼龄林19.1亿亩,占森林总面积的63.7%。每公顷蓄积仅有66.16立方米,比全国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少近30立方米。中国森林经营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尤其在造林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这点更加重要。我们的森林经营有很大空间。

04
从“双碳战略”来看

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中的数据:

在2℃的目标导向下中国森林碳汇对碳中和的贡献是8.5%-12%,在1.5℃的目标导向下中国森林碳汇对碳中和的贡献是14%-22%。所以我们需要保持每年4.32-6.6亿吨的碳汇量尤为重要。

小结:林业碳汇对于实现碳中和非常重要,在当前造林面积有限的背景下,我们的幼龄林占森林总面积的63.7%,我们需要增加森林积蓄量就必须对森林进行抚育,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碳资产的加入。所以我们认为森林经营的方法学应该早日发布。

以上仅为不成熟的观点,请多多批评指正。

 注: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于,武曙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碳中和背景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