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管控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减排潜力知多少?

2023-11-15 15:44 来源: iGDP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成为我国双碳战略体系中,针对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减排的首个系统、全面的综合政策。《方案》 在COP28前发出,是中国落实《巴黎协定》,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重大举措。

甲烷排放源多,涉及多个部门,顶层设计方案出台有助于形成系统性的减排行动

《方案》将甲烷三大主要排放源的排放控制列为重要任务,包括能源活动、农业活动和废弃物管理。如下图所示,最近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 2014 年甲烷排放 11.6 亿 CO2e,  能源、农业和废弃物分别占比 45%,40% 和 12%。

《方案》中提到的具体减排行动包括:

与欧美相比,我国甲烷排放特点不同,我国甲烷控排需从国情出发

和欧美的甲烷排放不同,我国能源领域甲烷排放将近 90% 来自煤炭开采,而欧美的这一比例低于 30%,其排放主要来自油气开采。而在农业领域中,我国甲烷排放以动物肠道发酵和水稻种植为主,其中农业领域水稻种植甲烷排放占比高于欧美,但是动物肠道发酵占比低于欧美。《方案》中也提到我国从国情实际出发,要处理好甲烷排放控制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在《方案》推动下,我国甲烷排放有望在 2035 年比 2022 年下降 2.6 亿吨 CO2e

根据《方案》提出的甲烷控排的目标和分领域行动,iGDP 利用现有研究基础和政策评估量化模型,对我国甲烷排放趋势和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如下图所示:

若不采取特殊措施,在基准情景(Reference scenario)下(实施在2020年前已经宣布的政策目标), 我国甲烷排放仍会缓慢增长,在 2030 后缓慢下降,到 2050 年排放量仍有超过 14 亿吨 CO2e。

有效实施《方案》,在强化政策情景下(New policy scenario)(落实《方案》中的甲烷减排重点任务),我国甲烷排放在 2035 年将有大幅下降,较 2022 年减少约 2.6 亿吨 CO2e。与基准情景相比,新的政策措施在 2022-2035 年可以带来的累计减排量约为 23 亿吨 CO2e,《方案》中主要行业、措施的减排潜力各有不同,其中能源领域的减排量占 66%,农业领域占 28%,废弃物领域占 6%。

甲烷减排成本和难度非常大,即使全面推广现有可行的措施,在深度减排情景下 (Best policy scenario)(基于国内外甲烷减排最佳实践), 到 2050 年,我国甲烷排放仍很难达到近零排放(约 7.3亿吨 CO2e);未来 30 年仍需大量减排技术创新。

基于《方案》的减排行动,结合现有绿色低碳政策将进一步释放甲烷减排潜力

能源转型和瓦斯回收利用推动甲烷减排

随着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推进,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量占比已经逐渐下降,从 2005 年的 67% 降低到 2020 年的 57%。随着消费端的逐步转型,我国在生产端也将逐渐退煤,煤炭开采产生的甲烷排放也将随之减少。针对能源领域中甲烷排放最大的低浓度煤矿瓦斯,我国也提出对甲烷体积浓度大于等于 8% 的抽采瓦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进行综合利用。鼓励对甲烷体积浓度在 2% (含)至 8% 的抽采瓦斯以及乏风瓦斯进行探索和开展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和无废城市助力甲烷减排

尽管城市废弃物相关的甲烷排放只占我国甲烷排放的不到 12%,但是在现有政策和技术推动下,减排潜力可观。随着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废弃物将成倍增长。我国在废弃物管理中采取的包括确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新固废法的出台以及建设“无废城市”等政策措施,加上已有的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将助推甲烷减排。

ccer市场化手段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自愿碳市场交易等市场化手段也有助于甲烷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探索。随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和首批 CCER 方法学的公布,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重启也将有利于甲烷减排项目的发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升甲烷减排项目的经济性,促进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创新。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