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极端气候事件高频发生,公众对气候变化与健康议题的关注度不断攀升。面对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气候变化,人们应该如何行动?
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联合可持续发展及ESG咨询机构商道纵横(SynTao)近日在
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旨在为公众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今年可能是过去若干年当中温度最高的一年,过去10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在发布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还需要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从需求侧、消费端推动持续
减排,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据介绍,野生救援和商道纵横于去年11月发布了《公众气候行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2.0》),将公众划分为分成“气候潜力阶段”“气候参与阶段”和“气候创变阶段”三大群体,并为不同群体推荐了总共60种个人层面的气候行动,帮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今年发布的《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着重分析阻碍公众采取气候行动的五大障碍,并为克服每个障碍提供了具体的个人行动方案。
与上一版相比,《手册2.0》为公众提供更应急、更落地、更丰富和更权威的气候行动指引。比如,在 “减排行动”之外,《手册2.0》增加了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的“气候适应行动”。再如将“社区居民”作为气候行动参与主体,为其提供自救指南,帮助社区提升气候适应力。
发布会上,来自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企业管理者、学者以及消费者和青年代表进行了分享和圆桌讨论。
“今年的公众气候行动手册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多彩,提供了许多具体、具有操作化的行动方案,给公众参与气候行动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认为,目前社会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公众需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采取措施,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繁旭在会上指出,硬核的科普在一些时候和公众的行为改变会存在距离,“我们需要更新型科普的方式,包括更生动的娱乐化、让公众有获得感的参与方式。”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宏观而抽象的概念,也是气候传播长期以来面临的难点。《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在上一版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拒绝高高在上的科学论断和眼花缭乱的数据堆砌,切实为大家提供充满趣味和冒险精神的气候行动秘籍。”
商道纵横合伙人、副总经理郎华表示:“根据过往对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超过50%中国消费者感知到了气候变化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于气候行动也抱持很积极的态度。但在实际参与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消费者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我们希望通过《手册2.0》的推出,扫除行为障碍,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并贡献全球气候行动。”
发布会上,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吴磊通过视频号召,选择“自带杯、自带购物袋和周末去大自然走一走”作为三项气候行动,呼吁广大青年携手共同创造零碳未来。
《手册2.0》中文版在第二届全球青年气候周(Global Youth Climate Week)期间发布,据了解,英文版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