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增速,中国电池企业出海面临碳排放挑战

2023-11-30 10:19 来源: 能源基金会 |作者: 俞振华

新型储能市场增长迅速,去年投运规模同比增长率超过了80%。中国、美国和欧洲合计占据了新型储能86%的市场份额。这三个地区储能模式不同,但技术路线相通。模式上,在欧洲,去年户用储能新增超过5GW,其中70%来自家庭自己的储备;在北美,家庭用储能、用户侧和大规模储能(电网)相结合;在中国,94%的储能在电网电源侧,主要与风光发电相配合。技术上,目前全球95%以上的新型储能采用锂电池技术,其中磷酸铁锂超过80%。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储能电池产量已经超过了75GWh,是去年产量的两倍多,出口比例超过一半。

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国际储能市场的竞争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改进,包括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如何更好地应用储能技术于电力系统中。区域竞争格局方面,电池是技术和规模双驱动,目前由中日韩主导,集中度高;BMS多与电池制造垂直整合,头部锂电企业均有自研;而在EMS/运营等方面,目前是全球初创企业主导,格局分散。应对全球储能竞争发展,美国和日本正在加大政策推动力度,中国也在快速发展,并制定了80GW的地方发展规划目标。未来储能供应链将呈现分化和本地化的趋势,北美和欧洲正在建立独立的储能供应链。我们认为,储能领域的复杂场景和多样化路线将持续存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将是关键。同时,企业需要适应不同地区的规则和政策,在适应中发展。

中国储能产业出海方面,电池行业在近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碳排放挑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一直强调效率和成本,对碳排放的关注过去并没有完全融入到生产工艺中,存在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工艺方面。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挑战可以提升电池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鼓励企业聚焦低碳,涵盖工艺改进、原材料溯源改善和回收体系升级等方面。这项政策对整个行业会有影响,但对那些有提前准备的企业来说,反而是积极的指引。领先的电池企业比如宁德,早已开始实施零碳方案,许多一线电池厂商也已建立了零碳系统。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