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都是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长期用实绩展现气候行动担当。
自11月30日开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进程已过半,截至本报发稿时,多项有关气候行动和
减排方面的承诺达成,包括中国、美国等近120个国家签署《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从1995年首届柏林气候大会,到1997年京都气候大会签署《京都议定书》,再到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始终都是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长期用实绩展现气候行动担当。这一次,中国继续向全球交出了亮眼的气候答卷。
11月30日至12月1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迪拜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表致辞。丁薛祥指出,八年前,习近平主席与各国领导人一道,以最大政治决心和智慧达成《巴黎协定》,开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中国一直重信守诺,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大力推进绿色发展。2022年二氧化
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过1800万辆、占世界一半以上。我们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至50.9%。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燃煤电厂,供应了全球50%的风电和80%的光伏设备。我们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安排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超过12亿元人民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行动
助力全球绿色转型
12月2日,中美等近120个国家签署了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法新社指出,这一承诺无疑向各行各业释放出“全球加速绿色转型”的信号。
针对最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标,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球占比达1/3左右,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需要依靠中国做压舱石。谈及提高能效,他认为数字化和循环经济是当前两大抓手。
大规模增加风力、太阳能及其他再生能源的使用,对全球到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的目标至关重要。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多措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截至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突破14亿千瓦,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其中水电4.2亿千瓦、风电4.04亿千瓦、光伏发电5.3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44亿千瓦。预计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突破14.5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突破10亿千瓦。
对于中国的绿色发展脚步,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Adair Turner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正以惊人速度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为全球减排贡献了巨大力量。目前,中国已经是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同时还很重视
电力系统和重工业减排。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贾淯方向记者透露,电力行业是我国具备国际先发优势的、为数不多的高端产业领域之一,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空间,能源科技水平和利用效率提高对我国碳博弈能力持续提升有重要作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推动能源治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走向关键位置,深度参与打造绿色低碳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是提高我国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
行动雄心
应基于各国不同起点国情
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各方应增强共同应对的决心和能力。世界气候行动峰会上,中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践行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加强团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二,加速绿色转型,积极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动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强化落实行动,充分兑现已有承诺,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切实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以行动化愿景为现实。
“仅仅抱有好的意愿无法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半。”12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再次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将本届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看作完成财政和支持任务的标志,那这是在自欺欺人。我们还需要更多、更有力的行动。”
在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韧性、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协定达成八年来虽历经多重挑战,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努力与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充分说明了全球转型创新势头不可逆转。此次大会将完成对《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评估协定实施进展以及实现协定目标的整体差距,为世界各国提供加速转型与强化合作的机遇。
2015年,近200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目标是将全球气温升幅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到目前为止,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2摄氏度,2023年预计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COP28将首次进行全球盘点,检查各国在减排以实现控制气温上升承诺方面的进展情况,包括收集和分析有关各国政府气候行动计划、减排和做出调整的数据。
针对全球盘点,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COP28全球盘点减缓高级别会议上表示,全球盘点必须维护并落实《巴黎协定》,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和国家贡献自主性,肯定各方做出的努力和落实协定的积极成效,发出团结合作、聚焦落实的明确信号。同时必须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框架下推进绿色公正转型,并整体性推进气候响应。行动雄心应基于各国不同起点国情,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履约。
国际社会
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仍不足
全球气候治理的挑战之一仍然集中在资金方面。“只有在资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才能收获实质性的成果。”西蒙·斯蒂尔坦言,“资金是气候行动的巨大推动力,气候谈判必须将资金置于核心位置。”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夏鹏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
碳减排作为公共物品,有存量和增量的双重性,存在“搭便车”挑战,要兼顾历史和未来,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携手共进,围绕资金、技术、知识经验分享等开展务实合作、承诺履行和支持兑现。
“富裕经济体对气候变化责任最大,他们向大气排放了近80%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危机的罪魁祸首。”气候行动网络全球政治战略负责人Harjeet Singh在COP28期间对德国之声网表示,“从历史上看,富裕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远高于其他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资金缺口巨大是不争的事实。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龚和平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援助仍然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推动能源变革的挑战与困难更大,在资金、技术、产业、体制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缺口依然较大。总体来看,过去几年,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国际社会支持相对有限,不足以支撑其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刚刚发布的《中国特色能源电力碳达峰
碳中和道路》报告,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是世界经济格局、国际权力结构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全球气候治理的碳减排效率与公平
问题正愈发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