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努力解决加速能源转型、开发人工智能解决气候变化等各类热点
问题,并开展了系统对话活动。
提出五大支柱
12月9日,COP28主席国和国际能源署举行了今年第五次高级别对话,来自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40多位国家元首、部长和商界领袖出席了对话会。各方就控制全球升温在1.5以内所要求的能源转型关键要素达成了明确共识,并大力支持在COP28上就全球评估作出决定。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为COP28提出了涵盖五大支柱的综合一揽子计划,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这五大支柱分别是: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2倍;到2030年,每年能效提高1倍;到2030年,化石燃料使用需求有序下降,首先是不再新建燃煤电厂;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承诺将其战略和投资组合与控制升温幅度在1.5之内的目标协调一致,重点是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减少75%;为新兴
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大幅增加清洁能源投资提供融资机制。“各国政府支持国际能源署提出的在COP28上取得成功的五大支柱,我们现在需要看到这种支持转化为具体的承诺和行动。”比罗尔说。
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说:“能源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但如果我们不能就其核心要素达成一致,转型将更为艰难。为了对全球评估作出尽可能高的回应,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与会代表强调了对COP28主席国《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的大力支持,该承诺已得到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签署。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应对煤炭问题,不仅不再新建燃煤电厂,还要加快现有燃煤电厂的退役速度。各国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并加快本国的能源转型计划,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会议还强调“公正能源过渡伙伴关系(JETPs)”等倡议是实现公正有序能源过渡、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有效机制。
AI助推气候行动
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技术执行委员会与非营利性开源人工智能社区——企业神经系统共同发起了“人工智能创新大挑战”,以探寻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气候行动解决方案。
当前,人工智能已被用于预测气候模式和极端天气事件、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用水或优化可再生能源系统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宝贵工具,虽然其存在一定风险和挑战,但‘人工智能创新大挑战’的发起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增强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说。
阿联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远程工作应用国务部长奥马尔·苏尔坦·奥拉马说:“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战略资产来减缓气候变化,需要将其纳入国家
政策和计划。不应孤立地看待这些措施和政策,而应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全球倡议,承认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巴巴多斯总理办公室部长尚塔尔·蒙罗·奈特说:“巴巴多斯正在与国际科技公司合作,测试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检查热带疾病的存在、设计抗飓风建筑以及规划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培训和技术转让是确保人工智能有效促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开发“可靠、安全并能推动气候行动”的人工智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工智能促进气候行动技术机制倡议”就是为了响应这一呼吁,推动具有气候韧性的低排放发展。
技术机制主席斯蒂·斯文宁森和埃尔温·罗斯呼吁在倡议下建立新的合作和伙伴关系,以帮助在政策和实施方面取得具体成果。
创新数字技术
12月10日,COP28中国角迎来“数字化转型主题日”。这是生态环境部首次在中国角设置“数字化转型主题日”,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国务院参事室、清华大学、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中环联合
认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1世纪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多家政府相关机构、大学及国际机构共同承办。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赵冰在关于“数字经济与低碳发展”边会上表示,数字技术在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共建美丽地球作出了贡献。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裁董本洪在当天关于“弥合数字鸿沟、构筑气候韧性”的边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颠覆式创新和应用离不开数字化。阿里巴巴把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构建广泛的数字平台参与者生态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战略,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防范自身相关风险,更激发了其创新潜力,促进减碳,并在其中获得新的商业机遇。
甲烷是本次COP28关注的焦点议题。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人为温室气体,减少化石燃料开采产生的甲烷排放是气候政策的重要目标。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及多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和业内专家组成的Carbon Monitor团队,与阿里云团队合作,在COP28上发布了“甲烷地图”——GRACED全球近实时甲烷地图网站,提供近实时更新、8天尺度、覆盖全球的化石燃料甲烷排放网格数据。
2021年12月,在国内首份互联网企业
碳中和行动报告《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中,阿里巴巴开创性地提出“范围3+”概念,承诺在自身运营(范围1和2)、价值链(范围3)的减碳之外,将带动上下游生态
减排(范围3+),实现15年减碳15亿吨的目标。此后,阿里巴巴逐步完善了“范围3+”的
方法学与减碳场景。2022年,阿里巴巴发布了《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并陆续在低碳出行、低碳餐饮、低碳商品、低碳物流等8个重点减碳场景上,联合
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开发了超过100个减碳方法学,以及超过30个中国团体标准。
此次COP28期间,多方联合发布的团体标准《企业范围3+温室气体减排核算和报告通则》,进一步科学梳理普适性的“范围3+”减排核算和报告的指导方法,意味着“范围3+”减碳成为获得行业认可的通用准则,正式在国内进入体系化的标准建设。借助COP28这样的平台,这套中国标准也逐渐成为被全球认识、接受的绿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