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厉以宁:经济低碳发展符合新常态

2014-12-29 09:29 来源: 光明日报

在经济低碳化道路上继续前进


  在经济低碳化道路上继续前进

  中国在实行低碳化方面是有优势的。尽管我们的压力很大,但制度的优势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当前中国经济而言,超高速增长的年代结束了,“新常态”出现了,这是有利于经济低碳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常态”,首先是抛弃超高速增长的做法,超高速增长有五大弊端。第一、资源过快损耗;第二、生态破坏;第三、低效率,你要求速度快,速度上去了,效率低了。第四、产能过剩,或者叫盲目投资引起的产能过剩。以上四个弊端已经够严重了。但更严重的是第五个弊端,即错过了最佳的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时期。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美国、法国、德国,包括日本,都在加快国内的技术创新步伐,而中国是维持超高速增长。国外有华人经济学家好心地说,你们经济那么高速增长,要吃亏。我们增长率下来了,明年可能是7%。即使以后几年是6%,还是中高速增长。总之,要符合经济规律,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自主创新,包括低碳化任务的实现,这才是当务之急。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改的,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一直是硬指标、刚性指标,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央五年规划,经济增长率定在8%,就必须是8%。地方人大通过了经济增长指标,就照这个指标办,而不管完成指标会出现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资源消费过快等问题。这个要改。

  全世界大国中,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是用硬指标的,都改软指标、弹性指标,就是可以有伸缩性的。也就是预测值。比如,预测今年经济增长可能7.2%,但这不是硬指标。每个季度根据情况可以调整,看看不行,改为7.1%,不行,到下半年改到7.0%了,没有压力。中国也应该改。经济如果硬要完成刚性指标,代价可能是质量低下,结构失调。要知道,6%到7%增速率,都是中高速。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要改。一方面,宏观调控应该增加一个指标:经济低碳化。宏观经济调控通常有四个目标:第一、充分就业;第二、物价基本稳定;第三、经济持续增长;第四、国际收支平衡。最近几年,根据中国的经验,一定要增加第五指标,经济低碳化。因为经济低碳化同样是关系全局的,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的,是关系人们的健康的,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如果能够把经济低碳化列为第五个指标,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将来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就上述四个指标来说,应该以微调、预调为主,不要动不动就大起大落,大升大降,大摇大摆。不能过度依赖宏观经济调控。在国际上叫“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都要靠宏观调控,结果是经济大幅度起降。在实际工作中,在“新常态”中,我们主要管好两个指标:一个是失业率,二是通货膨胀率。根据中国近年来的经验,失业率4%到5%,是社会可以承受的。目前把失业率控制在这个区间内就行了。通货膨胀率目前控制在3%到4%就行了,控制这两个指标,都以微调,预调为主。这样,“新常态”就可能维持。

  另外,中国要实现低碳化,公众的参与、全民的投入,同样重要。我们如果都能够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消费方式的转变,保持健康的、良好的消费和饮食习惯,这需要大家来做。再如,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要靠公众的参与。另外,仅有政府规划不行,还要有监督。为了实现低碳化,要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环保领域、低碳化领域,做研究,从事管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并不是专门研究环保的,研究低碳化的,但我们接受了相关的国家课题,组织师生研究低碳和中国的就业问题,低碳和中国物价稳定问题,低碳和中国的持续增长问题,低碳和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低碳和城镇化的问题。北京大学是多学科的,我们也建议:第一、在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中,应加入环保内容,加入低碳内容,要培养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生。第二、应该动员各个系、各个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工学科,医学科,承担国家有关低碳化的课题。第三、正如这套丛书所讲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专家能够写成小书来推广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些知识,普及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我相信,这对整个国家是有利的。

  对此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公众微信号报名并注明通信地址,前30名可得到厉以宁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经济低碳化》一书。
1234567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