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邢台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2023-12-25 11:36 来源: 邢台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邢台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依据省科学技术厅等七部门印发的《河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市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邢台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文件已通过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邢台市科学技术局 邢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邢台市生态环境局

邢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邢台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10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任务分工不公开)

邢台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2023—2030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依据《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邢台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实施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绿色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构建、人才集聚等任务,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邢台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我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指标。

到2030年,掌握更多可应用推广的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应用一批先进科技成果,推广一批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有力支撑我市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目标任务指标根据国家、省的阶段性目标部署进行调整。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

聚焦我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科学问题,集聚全市优势创新资源,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技术研究。充分衔接省规划和前沿技术研究部署,积极融入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我市高校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我市高校积极向省教育厅申报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市科技局、市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1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方向

新能源技术。研究高效薄膜电池、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绿色制氢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电力转换热能、光能及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技术。

先进储能技术。研究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的固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储能技术。

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及利用技术。研究基于新材料、新体系的高效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光/电催化、生物催化二氧化碳转化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二)推动低碳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聚焦我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共性技术需求和相关产业发展,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创新领域研究,深入推进融合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推动钢铁、煤化工、盐化工、建材等行业领域低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革新,推进城乡建设和交通领域低碳零碳技术创新,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转化利用(CCUS)技术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发,到2030年,大幅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化石能源有序替代。支撑实现低碳流程再造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新建筑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明显提升、交通领域低碳化全面提升。〔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2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方向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煤炭先进、高效、低碳、灵活智能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煤炭分质高值利用技术、清洁转化技术,研究掺天然气、氢等高效低碳工业锅炉技术、装备及检测评价技术。

新能源技术。研究高效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和高效利用技术装备,研究规模化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地热能“取热不取水”、干热岩发电等新能源多元利用技术。

储能技术。研究压缩空气、飞轮、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多类型氢气“储运加”适用技术、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技术,开发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智能控制和梯次利用与回收技术。

智能电网。研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柔性接入、高效渗透技术装备,研发交/直流柔性输电、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友好并网、智能调度和高效控制等智能电网技术装备。

节能技术。研发工业、交通、建筑及电力输配电等终端用能环节高效电能转换及能效提升技术、高效换热技术、装备及能效检测评价技术。

(二)重点行业工业流程再造

钢铁。研究富氢冶炼工艺技术、低碳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界面优化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

煤(盐)化工。研究煤炭、盐高效提质转化及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化学品技术,化工产品高效精细分离、化工过程强化、产业链副产物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低碳清洁技术。

建材。研发新型胶凝材料、低钙高胶凝性水泥熟料、低碳水泥、低钙全固废混凝土、高性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筑材料和水泥窑燃料替代等清洁生产技术。

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技术,研发大宗固废多产业、多品种高质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多源废物协同处理与生产生活循环链接技术、重型装备智能再制造技术。

减污降碳协同。研发低耗高效的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多种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和减排技术。

(三)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

绿色建筑。聚焦建筑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化、市政设施低碳运行智能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一体化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加快研发、转化、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新能源载运装备。研发高性能电动、混动、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驱动汽车技术和重型运载装备混合动力技术。

绿色智慧交通。研究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

(四)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CCUS技术。研发高效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高值化利用技术,探索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集成研究钢铁、建材、化工等跨领域二氧化碳捕集及转化利用耦合技术。

固碳增汇技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研发高效固碳植物新品种、生物固碳增汇肥料等。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与替代技术。研发煤矿乏风瓦斯高效回收利用技术,油气开采、甲烷重整及制氢等能源及废弃物领域甲烷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反刍动物低甲烷排放调控技术。

(三)加大低碳零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推动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评价、展示交易、供需对接等。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工业流程再造、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技术应用示范,密切与京津等地高校院所和企业技术合作,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对符合支持方向的重大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等节能降碳项目以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秸秆(农林剩余物)综合利用等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焦能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需求,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行业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应用场景建设。积极筛选光伏、太阳能、新型电池等领域优质项目,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重点抓好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6GW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晶硅电池研发中心及配套生产线项目和波若涅利(邢台)电池设备有限公司智能化电池生产设备项目等项目建设,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主动争取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不同地域的国有企业合作,支持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创新低碳企业。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联动,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成熟低碳技术,到2030年,市属国有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深化。〔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3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方向

(一)绿色低碳技术示范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示范。支持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推进国泰电厂、邢台热电等大型煤电机组进行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

新能源技术示范。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地区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应用场景示范;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深度融合,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推广力度。开展绿色设计、绿色修复与再制造、能源梯级利用、资源高质化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实施尾矿、秸秆、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等大宗固废高值材料化、低碳能源化利用技术示范。

负碳技术示范。支持CCUS全链条技术集成,建设万吨级化学吸附二氧化碳捕集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探索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示范。

(二)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区域示范

绿色低碳园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因地制宜开展循环化、低碳化、数字化改造,耦合优化与集成应用各类绿色低碳技术,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绿色低碳示范区。在我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综合开展光伏农业、光储直柔建筑、农林废物清洁能源转化利用、分布式能源等技术集成示范。支持市级以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

(三)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

依托省科技成果转化网,建立我市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实现技术供给信息和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全入库,遴选发布适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绿色低碳技术成果,采取多种手段促进签约转化。引进京津等地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成果,支持在我市落地转化推广。

(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

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工业、建筑、交通、CCUS、储能等领域低碳零碳负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推动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套的低碳零碳负碳地方标准研制。

(四)培育绿色低碳创新主体

以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分类精准开展科技特派团、孵化平台、绿色金融等科技服务,引导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聚集,打造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标杆科技企业。依托资源禀赋,强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煤(盐)化等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提升绿色低碳产业链整体水平;打造氢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可再生资源等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支撑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邢台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4绿色低碳标杆科技企业打造

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深度孵化一批掌握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的科技型企业。

绿色低碳科技企业。面向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新材料等领域,梯度培育、差异扶持一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后备培育库,实施市县联合帮扶和靶向培育,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科技领军企业。

绿色低碳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工具对初创期绿色低碳科技企业的支持方式,强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政策推广力度,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

绿色低碳融通创新机制。探索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对接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创新资源,打造共性技术平台,构建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以应用为导向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组建县域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为企业低碳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方面提供精准科技服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构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创新平台

整合全市优质创新资源,建设绿色低碳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化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平台科研基础设施、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全市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发展共性需求。高水平建设市科技成果展交中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评估转化及交易。〔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5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平台建设

技术应用转化平台。在新能源、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被动式建筑、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等方向,建设一批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创新平台基地,支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指导河北晶龙阳光设备有限公司光伏发电硅材料关键装备工程实验室、河北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和太阳能材料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和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光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邢台海裕锂能电池设备有限公司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六)汇聚碳达峰碳中和高精尖人才

围绕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人才竞争优势,鼓励我市高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积极参与省相关“计划”、“项目”,争取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引进相关技术人才,为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落实“巨人计划”、省高端人才等支持计划,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培养造就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6碳达峰碳中和高精尖人才汇聚

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秀创新群体,在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组织实施中发现和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领军人才。依托清河、临西双创基地,积极引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人才和团队。

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在市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专门的青年项目,对纳入序列的碳达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予以重点倾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联动,统筹推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市科技局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本方案落实落细。〔各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绿色低碳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政策有机衔接,加大投融资项目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券投放力度,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聚焦重点行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难题,积极探索项目多元投入机制,创新项目组织方式,采用“揭榜挂帅”等模式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示范,带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迭代发展。〔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力度,推广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应用等典型经验。加强对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着力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生态。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培育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基地,提高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认知,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良好氛围。〔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