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大新闻

2014-12-31 20:3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吴殿峰

近日,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对外发布2014年全省环境保护十大新闻,省委成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省政府1号文件重拳出击PM2.5、兴凯湖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支持湖泊、冬奥会冠军张虹等成为环

保形象大使、史上最严秸秆“禁烧令”出台等事件入选。

1、黑龙江省委成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2014年2月8日,黑龙江省省委书记王宪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提出成立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常务副省长郝会龙任组长,副省长吕维峰和于莎燕任副组长,成员由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等15家成员单位组成,省环境保护厅负责总牵头,负责协调联络工作。

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加大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对所承担行政审批事项的项目名称、法规依据、实施主体、办理条件、申报材料等7个方面内容进行规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审批流程体系,网上审批率稳定达到100% 。

2、省政府1号文件重拳出击PM2.5

2014年1月11日,黑龙江省政府发布2014年1号文件《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细则》,目标是使全省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到2017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5%以上,其中省会城市哈尔滨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10%。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细则》出台后,通过治理各城市烟尘、小锅炉、施工工地,整治重点污染工业企业、工业污染源、加油站,鼓励农民使用绿色肥料及农药、禁燃秸秆,污染企业与市区分离,提高燃煤质量,提高机动车尾气标准,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公布空气质量排行等七大方面逐步改善空气质量。

目前,全省PM2.5监测项目全面启动。全省13个地市已经先期完成了以PM2.5等监测项目为主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建设,5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已有40个区县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工程资金下拨到位,进入设备招标采购阶段,建成后将形成覆盖13个地市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监测能力全部满足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可以监测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3 、史上最严秸秆“禁烧令”出台

2014年9月30日,省政府出台史上最严秸秆“禁烧令”,划定秸秆禁烧区,并根据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督查巡查情况和举报核查情况,对禁烧区内出现火点的地方政府追责。

根据“禁烧令”,划定哈尔滨市、绥化市、省农垦总局辖区全域为禁烧区;其他市、县(市、区)禁烧区范围为:城镇建设区(包括县城)周围10公里;机场周围15公里;粮库、油库等仓库周围1公里;沿高速公路两侧各5公里,铁路两侧各2公里,国道、省道公路干线两侧各1公里;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林地和重要通信、电力设施周围1公里等。

禁烧期间,黑龙江省成立了以省环保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委员会、省交通厅、省农垦总局为组长单位的6个督查组, 对各市秸秆禁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全省环境保护部门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0003人(次),执法车辆10595台(次)。全省共发放各种秸秆禁烧宣传单近百万份,发布通告、设立标志、印发宣传手册等10万余份,悬挂巨型条幅3万余幅,农民禁烧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4 500余斤达氏鳇现身松花江黑龙江交汇处

2014年8月26日,富锦市渔民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深水区域捕鱼作业时,意外捕获一条长约2.5米、重达537斤的达氏鳇。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爱心人士将其买下放生,放回黑龙江的深水区。

达氏鳇俗称鳇鱼、鲟鳇鱼,属黑龙江流域独有的珍贵鱼类,物种起源于距今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极具科研价值。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其认定为濒危物种。

近年来,黑龙江省逐渐加大对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的治理力度,水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为珍贵鱼种的繁衍生存提供了良好生境,鲟鳇鱼、鳌花、乌苏里白鲑等稀有鱼类重现江中,大马哈鱼类大量回归。如今,松花江淡水鱼已经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开创了黑龙江省水产品出口之先河。目前,松花江的溶解氧含量已稳定达一类水体标准。

5 兴凯湖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支持治理湖泊

2014年1月,兴凯湖治理项目从54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支持的15个水质较好湖泊之一。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投资3.37亿元,实现了黑龙江省湖泊保护投资的历史性突破。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南部,是我国五大天然湖泊之一,有“北国绿宝石”之称。兴凯湖不仅具有世界罕见的“湖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亚太候鸟迁徙大通道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但是,由于多年来人为活动的干预,兴凯湖的生态状况出现了恶化。

为恢复兴凯湖水质和生态环境,鸡西市制定了《2014年度兴凯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36个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14年已累计完成河道清淤28.7万立方米,护岸780米,河岸植被恢复198亩,生态治理287亩,退耕6408亩,修建截污干管8063米,铺运覆植黑土1.4万立方米,栽种樟子松、赤松等3095株,建成挡土墙145立方米。目前,湖泊水质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小兴凯湖Ⅲ类水质的比例提高了12.5%,大、小兴凯湖总磷超标倍数显著下降。

6 何家沟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4年3月,哈尔滨市何家沟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一奖项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何家沟综合整治工程是东北3省唯一的获奖项目,也是目前哈尔滨市获得最高奖项的城建环保项目。目前,何家沟实现了“污水地下走、清水河中流、漫道林中过、两岸绿成荫”的治理目标,结束了40年来污染大气和松花江水体的历史,沿岸居民彻底告别了河水臭气熏天的生活。

2014年,黑龙江省启动实施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包括哈尔滨市何家沟在内的“三沟一河”,牡丹江“三溪一河”、鹤岗小鹤立河、佳木斯英格吐河等困扰居民已久的黑臭现象逐步消失;双鸭山市安邦河、穆棱河鸡西段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显著进展。

7 “普京虎”造访地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4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21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普京虎”库贾今年造访的黑龙江省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榜上有名,另外,黑龙江省的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一并入选。至此,全省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共249个,其中国家级36个、省级85个、市县级128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保护和管护水平大幅提高,保护区建设由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量,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6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特别是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恢复东北虎栖息地面积8100平方公里。

全省已有扎龙、三江、洪河和兴凯湖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丰林、五大连池、兴凯湖、七星河、南翁河和珍宝岛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为全球或区域性保护重点。凉水、乌伊岭、翠北湿地等3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伊春新青被评为“中国白头鹤之乡”,建三江被评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佳木斯富锦被评为“中国白枕鹤之乡”。汤旺河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公园。丰林、三江、呼中3个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

8 淘汰黄标车20多万辆、锅炉3000多台

2014年以来,黑龙江全省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20.6万辆,拆除或替代燃煤小锅炉3130台,双双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

为推进黄标车淘汰和燃煤锅炉拆除和替代,省长陆昊先后做出两次批示,副省长于莎燕先后7次批示并主持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约谈地方政府和部门,省环境保护厅联合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下发实施方案,督促各地加快淘汰黄标车和燃煤小锅炉。

各地积极推进整治工作,加大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坚决淘汰老旧车辆,停止审批并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原煤散烧炉业主逐渐开始使用型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9 16家环境违法企业被挂牌督办

2014年7月,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对哈尔滨市王兆热电厂等16家未按要求安装自动监控设施的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向银监部门通报情况,对环境违法企业整改完成前限制信贷。

2014年以来,省本级共有24家企业被立案查处,省环境保护厅与省公安厅建立了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3万人(次),检查医药制造、污水处理、火电等企业1.86万家(次)。

10、冬奥会冠军张虹等成为环保形象大使

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期间,黑龙江省举行环保形象大使颁授典礼,索契冬奥会1000米速滑冠军张虹,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获得者、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刘洪源,黑龙江电视台十佳主持人、《新闻夜航》栏目主持人修琳等被授予“黑龙江省环保形象大使”荣誉称号。3位环保形象大使表示,今后将积极向公众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以身作则,为公众树立积极健康的文明形象,同时,将以环保形象大使的身份,做“责任和使命的传承者,环保理念的传递者”,向省环境保护厅及有关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方面的社情民意,反映破坏环境的事件和行为,并对其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

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加大了环境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新媒体开通“龙江环保”微博、微信,目前,官方微博共发布信息1400余条,微信780多条,目前粉丝已达到3万余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