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建设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

2015-1-6 13:50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 韩融 何陈棋

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


二、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

1.碳交易试点建设情况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现阶段实现低成本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其重要作用已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所开市,标志着中国“两省五市”碳交易区域试点工作正式开始。时隔一年,重庆碳交易所开市,标志着“两省五市”碳交易试点全部上线交易,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总量达到12亿吨,控排企业2000余家,市场规模预估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碳交易试点工作得到各试点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机制设计方面,试点省市出台地方法规,使碳排放权交易有法可依,加强了交易的约束性;在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的选择方面,试点省市根据自身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确定交易主体并设计相应配额标准,如北京碳排放配额(BEA)、天津碳排放配额(TJEA);在创新业务开拓方面,试点省市表现突出,如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纽约—泛欧证券交易集团旗下BlueNext交易所发起建立中国第一个自愿碳减排标准—熊猫标准,旨在为即将迅速壮大的中国碳市场提供透明而可靠的碳信用额,并通过鼓励对农村经济的投资来达到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目标。(如表1所示)

2.碳交易试点交易情况

自启动交易开始,“两省五市”碳交易试点运行良好,交易量和交易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从交易额来看,截止到2014年11月13日,湖北省交易额达到1.42亿元,位居各试点省市之首;深圳市交易额达到1.15亿元,位居第二位;广东省交易额为0.62亿元,位居第三;北京市交易额为0.6亿元;上海市交易额为0.5亿元;天津市交易额为0.2亿元;重庆市由于开市时间短,交易额较少,仅为446万元。

从交易量来看,截止到2014年11月13日,湖北省交易量达到799万吨,位居各试点之首;深圳交易量为169万吨,位居第二;上海交易量为132万吨,位居第三;广东交易量为112万吨;北京市为100.3万吨;天津市为100万吨;重庆碳交易启动时间较晚,只完成启动首日的交易量14.5万吨,至11月13日再无交易。(如图1所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