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碳排放权需求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碳交易市场需求变化,除了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或指标外,来自于企业自身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也是重要的方面。影响企业碳排放权需求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1)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就碳排放权的分解而言,企业的综合影响力表现在拥有社会资源和使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如果企业所属的行业以及这个企业在地方的影响力大,一般而言,在政府综合平衡时,企业获得碳排放的额度就会相对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碳排放权的交易需求就会减少,生产成本相对降低。由于这些企业一般实力强,他们拥有更多的政府资源,更容易获得自然资源(如风力、水利和生物质等)和政府的退让。反之,如果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控制行业,企业在地区处于无足轻重的位置,则在政府平衡指标时将获得更少的碳排放权指标,虽然提高了企业对外碳排放权需求的可能性,但由于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支付能力,使得企业真正形成交易的难度反而加大。
(2)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仅为股东谋取更大的利益,也应当最大限度维护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法律义务,也是企业道义上的义务。它需要企业一是合法经营,追求更大润,促进企业;二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会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伴生而来的污染物承担清洁的责任,包括增大投入,减少排放,或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购买来促进社会的
减排。反之,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只顾自身企业的利益,大量直接或间接排放各种温室气体,也不积极参与碳交易,这样就会抑制企业对碳排放权的的需求,对碳交易市场的培育也带来不利。
(3)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包括设备的先进程度和使用先进设备的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以及管理效率。如果企业拥有这些先进的设备和使用先进设备的技术人员,并能优化管理,企业就会利用有限的
碳配额进行大量的生产,使碳排放量与GDP的比值更低,对额度需求和交易需求随之减少。相反,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较低,管理水平低下时,碳的消耗总量将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增多,碳排放权需求将会提高。由此可见,技术和管理水平与碳排放需求影响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碎片与较低的排放额度需求和交易需求相对应,较低的技术水平与越高的排放额度需求和交易需求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