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突出典型案例代表性,案例评选工作坚持“优中选优、从严把握、宁缺毋滥”的原则,总体上,典型案例体现了实效性、创新性、可推广性等三方面特点,即已取得良好的实际成效,在理论方法、技术装备、运行模式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性,能够起到以点带面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23个典型案例涵盖能源生产供应、加工转化、终端消费等各个环节,主要包括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类、城市(乡镇)能源增绿减碳类、能源产业链碳
减排类、用能企业(园区)低碳转型类等四个类别,在各领域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类主要面向清洁能源生产供应环节,共入选8个案例,呈现出能源品种多元、供能方式多样的特点,从核能供暖、风光储一体化电站、高比例新能源电网、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技术、智能配电网、地热能供暖、虚拟电厂、交能融合等不同角度切入,探索了不同领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模式,着力推动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
城市(乡镇)能源增绿减碳类主要面向加快
节能降碳的城市或乡镇,共入选4个案例,注重供能侧绿色转型和用能侧节能降碳的整体协同。以“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
碳管理项目”为例,案例通过建设地源热泵能源站、分布式光伏、水蓄能等实现区域“增绿”,通过建筑绿色化、
交通电气化、智慧能源管理、
碳资产管理等促进区域“减碳”,探索城市(乡镇)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
能源产业链
碳减排类主要面向化石能源生产及加工转换环节,共入选3个案例,分别从石油开采、燃煤发电、煤层气开发等不同领域入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等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化石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新路径。
用能企业(园区)低碳转型类主要面向重点用能领域,共入选8个案例,覆盖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物流中心、生产厂区、港口等多个用能场景。案例注重供需两侧协同互动,在供给侧增加本地可再生能源供应,在用能侧推进节能改造、提高电气化水平,并开展综合智慧调度提高系统整体效率,部分案例还通过提高供用能自平衡能力,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案例为不同规模、不同用能特征的企业提供了绿色低碳转型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