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一)城市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城市化地区主要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的2个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兰白(兰州—白银)地区和天成(天水—成县、徽县)地区,以及《
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的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酒嘉(酒泉—嘉峪关)地区、张掖地区(甘州—临泽)、金武(金昌—武威)地区和平庆(平凉—庆阳)地区。以上重点开发区域要坚持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经济发展的
碳排放强度,加快技术创新,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低碳建筑和低碳
交通,大力推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开发应用。实施积极的户籍政策,加强人口集聚和吸纳能力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支持兰州、白银、金昌等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列入资源型城市的县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重点加强应对干旱、风沙、城市地质灾害等防治。(各市州政府)
(二)农产品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甘肃省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一带三区”农产品主产区,即指沿黄农业产业带、河西农产品主产区、陇东农产品主产区、中部重点旱作农业区。
1.减缓方面。农产品主产区要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保护耕地,积极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限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县城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控制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沼气、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鼓励引导人口分布适度集中,加强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形成人口大分散小聚居的布局形态。(省农牧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社厅、省建设厅、省工信委等部门)
2.适应方面。提高农业抗旱、防洪、排涝能力,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选育推广抗逆优良农作物品种。积极发展绿洲农业,保护绿洲人工生态,构建局地小气候。保护性开发利用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河流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设施和节水农业。(省农牧厅、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