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 年)全文细则发布

2015-1-14 23:10 来源: 易碳家 |作者: 发改委

主要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以兰州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效锅炉窑炉技术与装备研发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千万吨级煤粉生产、加工、配送为一体的高效锅炉制造基地;加快换热及冷却技术和装备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应用;推动电机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国家级高效节能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业化基地。以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为依托,加快节能电气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的研发,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电气设备配件加工业发展;全面打造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及废旧设备回收利
用产业链,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天水再制造生产基地。以兰州、武威、张掖、平凉、嘉峪关为重点,推进电动汽车和甲醇汽车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吉利汽车兰州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武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兰州金川科技园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及兰州、平凉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建设。以兰州、金昌为重点,加快高效蓄热、换热及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装备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应用,提升蓄热换热及光热技术装备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以兰州、白银、平凉为重点,加快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设计研发与规模化生产。

以金昌、白银、嘉峪关等资源型城市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从复杂难处理金属共生矿和尾矿中提取有价金属的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各类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引导推动新型节能建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以兰州、白银、武威、酒泉、张掖等地为重点,构建再生资源分类回收体系与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培育发展城市矿产加工产业,着力推进兰州等地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依托定西、陇南、张掖等地丰富的农林资源优势,围绕玉米、马铃薯、中药材、油橄榄、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农林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同时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和禽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与推广示范。
依托兰州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环保科研与服务领域的集聚优势,辐射带动金昌、定西、天水等地区的环保设备配件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重点推进烟气综合处理一体化、高压静电除尘器、扬尘治理设备等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以兰州为试点,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监测和能效测试、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探索开展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服务、低碳产品认证服务、碳交易服务、第三方认证服务等节能环保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二)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以及上市融资等方式,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配套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土地、人才、资金、重点项目等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区域集聚。以构建技术开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产业发展基地。

结合兰州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制定优惠入园政策,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完善产业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甘肃省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突出链式引进和培育,吸引省内外的节能环保企业入园,重点扶持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提升技术集成和辐射能力,形成技术先进、配套健全、发展规范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等各类园区,有效整合园区内节能设备改造、烟气除尘、工业污水处理等节能环保需求,引入节能环保企业,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改善园区生态环境。

(三)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联动升级。
重点构建和完善“汽车整车制造/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镍/钴/铅/锌矿采矿—选矿—冶炼—综合利用”产业链;“镍钴材料—电池材料—新型二次电池—二次电池集成与应用—回收利用”产业链、“煤/电—煤矸石/粉煤灰渣/脱硫石膏—新型建材/余热利用”产业链、“锅炉装备制造/粉煤制备—物流配送—热力供应”产业链、“节水灌溉器材生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节水设施运营维护”产业链、“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厌氧发酵/好氧堆肥—沼气综合利用/有机肥”产业链等主导产业链条,形成横向关联配套、纵向延伸拓展的产业网络。整合资金,分阶段、分步骤动态扶持和重点培育一批在节能电气装备制造、节能换热设备制造、烟气脱硫设备制造等领域,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提升企业技术集成和整合能力,支持其“走出去”拓展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高起点引进一批在水泥窑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装置生产、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贸易与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较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较强产业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集团来甘肃省投资建厂,并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引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在能效、环保等方面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和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培育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优势较强的国内外知名品牌。支持自有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促进跨国经营与国际化发展,形成骨干企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产业联动效应明显的产业发展架构。

(四)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工程承包、设施运营、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成果转化、物流配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和投融资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推行金融租赁等多层次、有特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加快建设现代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体系,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建设以能源诊断、评估、咨询、审计、融资担保等为服务内容的节能市场第三方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效率评价、环境工程监理、清洁生产审核、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认证、环境投融资及风险评估、节能环保设施委托运营等环保服务新业态。引导大型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与服务业互动发展。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培育大型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及节能环保
咨询服务龙头企业,逐步提高节能环保服务业比重。通过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不断优化节能环保产业结构。

(五)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设产业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支持企业牵头承担节能环保领域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由上、中、下游节点组成的垂直创新链,由具有相关业务和互补业务的节点组成的水平创新链。创建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基础创新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重点突破低品位余热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电子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尾矿有价元素提取等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按照研发一批、示范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加速优势技术的产业转化率,推进先进技术在不同细分领域的首次应用,加快推进示范作用明显、带动性强的示范工程实施,加快更新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名录,引导用户单位选用示范意义重大的技术,扩大技术先进、节能高效类装备与产品的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产业化项目筛选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建设。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各类科技
资源,培育一批集研发、孵化、制造于一体的国内外领先公共服务机构,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技术配套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健全产业发展机制,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完善甘肃省节能环保产业行业规范、准入标准等相
关制度,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扩大能
效和环保标识范围,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建立并完善节能环保市场机制,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倒逼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
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机制的形成,为生产者和消
费者提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信号。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收费改
革,运用差别化电价政策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合理价差引导群众改变生
活方式。探索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排污权和水权有偿使用交易机制。
健全完善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按照能效水平和环保标准,扩
大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强化能效标识、
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健全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政策。组织
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倡导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
购买高效节能产品,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