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配额交易,被视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控排
减排市场调节手段。欧美国家在污染物
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和实践中,都进行了多年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我国也在2013 年启动了
碳市场试点。
碳排放权交易是否能带来潜在的收益,这些收益究竟有多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省为交易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理论上能带来多少收益增量和减排潜力?本报告将尝试给出一个答案。
国内
碳交易市场建设源于 2011 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在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
深圳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2014 年伴随着湖北、重庆两个市场的开市以及国家碳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中国碳市场发展加速推进,七个试点市场得以全部启动,而全国市场设计框架也逐渐清晰。
目前,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根据其各自制定的纳入标准,共纳入2000 多家各类企业,每年发放的配额总量约12 亿吨,市场价格从最低20 元波动至最高130 元。2014 年12 月9 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中国碳市场展望主题边会上表示,截至2014 年11 月底,中国共交易1436 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 亿元人民币,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
未来,如果进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开展全国范围内以省为交易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理论上是否能带来潜在的收益,潜在的收益究竟有多大,同时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即排放配额在不同地区的重新配置,是否还能进一步释放减排潜力,这些潜力又有多大?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优化方法的资源配置模型*,测度在三种情景下碳排放权交易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以及减排潜力,这三种情景分别是“指令与控制”(command-and-control)情景、“空间交易”(spatial-tradable)情景、“时空交易”(spatial-temporal-tradable)情景。
在“指令与控制”情景下,全国的碳排放总量被固定在当前实际发生的(即被观测到的)碳排放总量水平上,或额定的碳排放总量之内,区域之间不允许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即不存在碳排放配额的重新配置,但是各个区域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降低能源利用的技术无效性(technical inefficiency),实现在现有碳排放水平不变条件下的产出增加,即区域GDP 的增加。本研究以上述GDP 增量作为第一类(Type I)潜在收益的测度。
在碳排放权的“空间交易”情景下,各区域间允许进行以省(区、市)为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即碳排放配额可以在区域间进行重新配置(空间配置),而全国的碳排放总量只要不超过实际发生或额定的碳排放总量水平即可。此外,该情景之所以被称为“空间交易”,是由于排放权只能在区域间进行同一年份内的空间上的交易,排放配额不允许被存储或预借,即不可以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交易。“空间交易”情景下,各个地区在消除了能源利用的技术无效性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消除碳排放配额空间配置的非有效性( suboptimal spatialallocation),实现在现有碳排放水平不增加条件下的GDP 产出水平提升。本研究将由此带来的GDP 增量作为第二类(Type II)潜在收益的测度。
在碳排放权的“时空交易”情景下,各区域间不仅可以进行省(区、市)为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而且各区域还可以根据需要存储当年未用完的排放配额在未来使用,或预借未来的排放配额满足当前的需求,即碳排放配额不仅可以在区域间进行空间上的重新配置,而且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多年份的跨期重新配置,前提是只要保证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一个五年规划内)全国的碳排放总量不超过这一时期实际发生的或额定的碳排放总量水平即可。“时空交易”情景下,各个地区在消除了能源利用的技术无效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通过消除碳排放配额空间和时间配置的非有效性(suboptimal spatial and temporalallocation),实现在现有碳排放水平不增加条件下的GDP 产出水平提升。本研究将由此带来的GDP 增量作为第三类(Type III)潜在收益的测度。
伴随上述三类潜在收益的实现,各区域的碳排放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过排放配额的重新优化配置,大部分区域排放量都能够得到缩减,即减排潜力会通过排放权交易得到进一步的释放,相应的各区域的碳排放强度都会出现的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文节选自《我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收益展望》,该报告是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
政策研究中心系列研究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是 2009 年经学校批准成立的研究机构,挂靠在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魏一鸣教
授2006 年在中科院创建的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CEEP-BIT)面向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中的关键科学
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旨在增进对能源、气候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并为政府制定能源气候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