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保护地球家园,已成为全球广泛共识;从控碳减碳降碳到零碳,也已成为各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博鳌亚洲
论坛2024年年会首日,重磅旗舰报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迈向零碳
电力时代,推动亚洲绿色发展》(下称报告)在
海南博鳌发布。同日,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投资和
政策解决方案部绿色投资服务总监Nishant Bhardwaj、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晓晨、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陈济等四位报告评审专家,就该报告的主要结论和阐述接受了媒体群访。
3月26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介绍新发布的报告。
与会专家们强调,去年结束的COP28标志着终结化石燃料的时代开启,全球盘点呼吁各缔约方采取行动,逐步减轻能源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亚洲地区在减碳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亚洲与世界未来在可持续方面的合作前景,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晓晨在对话中表示,亚洲作为全球世界人口最多、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亚洲的低碳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她认为,在清洁能源、开展碳治理、促进循环经济等方面,亚洲与世界将有较大合作潜力。如推动价值链上下游的可持续合作,供应商之间的碳
减排等举措,都将大力促进亚洲的绿色低碳转型。
图片
报告截图
“当前全球共建绿色低碳产业链,而在绿色转型的进程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
碳交易市场机制构建等,都面临新的挑战与
难题。”张琳在回应媒体提问时称,在当前新形势下,报告的发布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一是分享经验提供借鉴。报告提供了近年来亚洲各国绿色转型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如日本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的法案措施、中国互联互通跨区域电网建设等。二是研判未来亚洲能源电力发展的目标、发展格局、技术路线等,分析探讨了可行的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为亚洲各国科学制定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提供了广阔思路。三是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低碳转型合作夯实了基础。报告分析了亚洲当前的碳交易及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工作机制,探讨了电碳协同的趋势,提出了极富价值的近期举措建议以及远景规划。
推进电碳协同,也是中国从传统电力结构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抓手。对于中国来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政府及企业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张琳认为,国家明确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要绿色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数智化。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能效水平、安全水平,这是对传统电力系统转型的一大挑战。安全、绿色、经济三要素,作为经济学上的“矛盾不可能三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也要从这三维度均衡规划。既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充裕供给;又要实现经济可持续,保障群众、企业能用得上,用得起。张琳以虚拟电厂、智慧电厂、新型储能等不同的新业态模式举例,强调不同模态电力企业的发力点也要因地制宜。
绿色金融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中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经验有哪些?中金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组负责人、执行总经理陈济认为,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独特的经验在于,建立了一个完备的绿色金融政策,与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相协调相促进。1+N的
碳减排政策体系,从国家制定的碳减排碳达峰中远期目标到各政府部门的实操政策,再到
碳市场的建设、电力市场改革转型,政策工具已经相当完备。实业资产只有将绿色价值纳入考量,金融才能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作好支撑。
当谈及接下来中国将如何更好地探索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陈济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金融激励及约束政策的施行,推动金融机构的投资更多流向绿色低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