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日,小编收到“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读者的反映,关于我国
香港特区于近期提出的新田科技城的大型开发计划,计划在落马洲口岸附近开发项目,涉及湿地鱼塘的填埋,并似乎将涉及到对150公顷湿地保育区进行侵占的
问题。据介绍,新田科技城占用150公顷湿地保育区、97公顷湿地缓冲区,其中90公顷鱼塘湿地将会直接被填埋。志愿者担心,这将直接威胁到栖息于这片湿地的众多生物尤其是鸟类。
继来稿《湿地面临填埋,90公顷鱼塘遭威胁?香港新田科技城开发之忧》发布之后,一位香港作家、摄影师、环保人士,同时也是绿会的老朋友DocMartin Williams第一时间联系小编,他认为,“这里的湿地对缓解
深圳河香港段和深圳段洪灾的潜在好处多多。这里可能会成为一个极好的湿地公园,其功能之一是改善鸟类等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人类服务......”,但遗憾的是,开发计划似乎已经确定;不过与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时的计划是建设一个更大的湿地保护公园,只在鱼塘区域进行少量开发。同时,他与小编分享了三位生态专家Joe Lee, David Dudgeon和Michael Lau于2023年11月18日共同发表于《南华早报》上的一篇关于此事的评论文章:湿地——气候变化下香港北部都会区恢复活力的关键(Wetlands – the key to a resilient Northern Metropolis in a changing climate),其观点得到了香港其他专家的支持。应Martin博士推荐,小编现将该文章编译分享,供感兴趣的读者了解。(请注意:下文仅代表其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2023年的超强台风苏拉,以及随后在九月份破纪录的极端强降雨,都清楚地提醒我们,即使在中国香港地区这样的现代化城市,我们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运作。由于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导致气候变化,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得更加频繁,强度也越来越大,影响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 因此,我们必须紧急采取行动,增强中国香港特区的应变能力。很多讨论都集中在升级现有工程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上,这将涉及巨额开支、大量人力、漫长的过程以及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
规划中的北部都会区(NM)涵盖了新界西北部大片洪泛平原湿地、红树林和鱼塘,洪水风险已成为该区的一个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该地区拥有香港特区最大的天然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对东亚至澳大拉西亚迁徙路线沿线的候鸟水鸟具有国际重要性。根据《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建立约2,000公顷的综合湿地保护体系。这些湿地对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气候适应能力将大有裨益,但这一功能迄今为止基本上被忽视。这些湿地能起到吸收雨水的天然缓冲区的作用,并能很好地蓄积大量洪水。极端强降雨期间,许多池塘和湿地都被填满,有的甚至溢出。因此,它们储存了大量的雨水,并保护邻近的建筑物和道路免受洪水侵袭。除了商业鱼塘中逃逸的鱼外,一旦雨势减弱,多余的水排出后,鱼群很快恢复正常。
令人失望的是,最近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更多地关注发展和城市化,而不是保护香港的自然资产。在新界西北部开发湿地的计划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政府是否认识到并重视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防洪)及其在维持生计方面的重要作用。曾经设想的从“尖鼻咀至白泥”(珠江三角洲仅存的最后自然海岸线之一)的海岸保护公园也被简化为仅提及“流浮山”。令人担忧的是,政府错失了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别是香港北部都会区打造成为自然与发展和谐共存的湿地城市国际示范点的机会。
新界西北部现有的湿地和鱼塘为香港特区的许多环境问题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并且无需耗费资金和时间来建造。它们具有巨大的储水能力,可以作为"天然滞洪池",以减少北部都会区的洪水风险。此外,它们还可以继续用于鱼类养殖和其他水产养殖。事实上,2021年这些鱼塘生产了2,900多吨鱼,价值7,300万美元。同时,这些富饶的生态系统养活了大量水鸟和其他野生动物(尤其是欧亚水獭),为市民提供了绝佳的休闲、生态旅游和教育机会。凭借保护措施、妥善管理和适当的设施建设,香港特区的湿地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并为香港特区带来直接和切实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增强抵御能力来适应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只是应对气候危机战略的一部分。 如果不能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将会持续并加剧,我们将无法赶上失控的气候恶化趋势。湿地还可以帮助清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碳长期储存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后海湾约有600公顷的红树林,为城市的部分
碳排放提供了重要的
碳汇。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一公顷红树林及其相关沉积物可存储450吨碳。香港中文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米埔湿地(位于新界西北部,毗连后海湾)一公顷的红树林每年可从大气中捕获和储存约30吨二氧化碳。
近年来,后海湾湿地生态系统的规模实际上因城市化而缩小了约30%。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潮间带泥滩面积减少了200多公顷,而潮间带泥滩是迁徙水鸟——包括勺嘴鹬和黑脸琵鹭等全球濒危珍稀鸟类——的主要觅食地。因此,增加红树林面积的潜力在于鱼塘,这些鱼塘最初是后海湾湿地内的沿海栖息地围垦而成的。据估计,有200-300公顷的鱼塘已被废弃或闲置。这些鱼塘有可能得到恢复,并作为红树林-水产养殖综合系统进行管理,以提供鱼类生产、防洪、野生动物保护和碳固存等益处。此外,沿海环绕海岸的红树林可以抵御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带来的威胁,随着气候变化和台风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这一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充分发挥新界西北部湿地的防洪作用,香港特区发展局和渠务署必须将湿地纳入北部都会区的排水和蓄洪系统设计中,还应适时启动关于如何优化政府土地上闲置池塘内的碳捕获、水产养殖生产和增强生物多样性的试点实地研究。由此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对于香港北部都会区未来湿地保护公园的规划和管理非常宝贵。这些经验也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和该地区其他具有类似气候脆弱性的沿海地区共享。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不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导致了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气候危机。要实现生态文明,我们必须与大自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