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潜在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4-5-10 14:25 来源: 云碳科技CARBON

CBAM是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也被称为碳边境税或碳关税,是欧盟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所征收的税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CBAM对同量的碳排放在欧盟领域内外的价格差异进行调整,使欧盟内外的同量碳排放所需支付的价格基本持平,是一种对欧盟内高碳产品的价格保护机制。

CBAM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碳泄漏,将欧盟内部企业因遵守严格的碳排放标准而承担的额外成本对等地转嫁到进口商品上,促使全球生产商提高其生产过程的环保标准,达到推动全球降碳减排的目的。

CBAM的覆盖范围

新机制将首先在易产生碳泄漏的商品上执行,包括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氢等,主要覆盖高碳泄漏行业,以及上游产品(如前驱体)和下游产品(如螺钉、螺栓、以及类似的钢铁制品)。

CBAM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2023年10月至2025年12月为过渡期。这期间,非欧盟制造商将只需履行碳排放报告义务。

第二阶段:

2026年到2034年,CBAM将逐步开始征收碳调节税,这意味着欧盟进口商将不得不购买与欧盟碳价等值的CBAM证书。

第三阶段:

2035年后,欧盟将完全取消CBAM所覆盖高碳产品的免费配额,此阶段进口企业无法用免费配额抵扣碳排放量。

CBAM对中国贸易可能的影响

欧盟并不以碳市场作为推动深加工行业(电池等)脱碳的主要手段。欧盟碳市场主要管控生产活动的直接排放,而深加工行业的直接排放比例较小,排放大部分来自于电力消耗和上游供应链。对于已经被纳入欧盟碳市场的生产活动,例如钢铁冶炼和电解铝,其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时一定会纳入CBAM申报范围。未纳入欧盟碳市场的行业,例如汽车制造和太阳能光伏板生产,则不会受到CBAM的申报要求影响。

短期内CBAM对我国出口欧盟影响相对有限。中国与欧盟之间不存在电力贸易,而对欧盟出口的化肥、水泥、氢气等产品规模非常小。因此CBAM主要影响到钢铁及铝行业的产品出口,受影响的贸易总额预估超过250亿元人民币。若碳边境调节机制进一步覆盖欧盟碳市场下所有行业,则我国出口欧盟的受影响贸易将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

长远来看,如果未来欧盟将CBAM覆盖范围扩展至钢铁和铝行业的下游产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机械及运输设备作为钢铁和铝产品的重要下游应用领域,涉及到大量间接出口。尽管我国钢铁、铝及其制品对欧盟的直接出口规模仅占我国对欧盟总体出口规模的不到2%,但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一但欧盟的CBAM扩展到这些下游产品,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产业造成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对那些依赖钢铁和铝材料的制造业领域。

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我国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积极推动相关行业及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需要与供应商、服务商、下游客户、技术研发团队、机构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借鉴国际标准,我们可以从顶层设计、法律规范、管理体系到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构建一个符合我国行业特点的碳排放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旨在实现全面的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以及信息披露,以促进全产业链和全行业的协同发展。

扩大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为了减少因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可能带来的出口损失,我国应扩大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排放、高能耗的行业,如钢铁、水泥、铝、化肥和化工等,应优先纳入交易体系,以降低潜在的出口风险。

探索碳税开征的可行性,促进绿色发展

在构建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尽快深入开展碳税开征可行性研究。碳税与碳交易市场可以形成互补,共同激励企业选择并实施“双碳”发展策略,以减轻CBAM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引导企业向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转型,同时为实现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CBAM并非是唯一与产品碳足迹有关的管制办法,应全面关注欧洲相关法规的动态。例如,欧盟在2022年通过了新版《欧盟电池法规》,其中针对储能电池和新能源车电池设立了“电池护照”制度,对电池的碳足迹、再生原材料比例、产品标识、电池健康状况与寿命信息、以及回收和再利用特性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CBAM法案中提出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预示着未来欧盟将为光伏产品设立绿色门槛,涉及一般环境足迹、碳足迹、产品耐用性、可维护与可回收性等多个指标。

欧盟还在推动针对热泵和氢电解槽等中国具有优势的技术产品设立准入要求,甚至考虑对产品在欧洲制造的比例提出要求。与CBAM不同,这些法规构成了“绿色准入门槛”,它们直接决定了产品是否有资格进入欧洲市场,而不是通过碳排放定价机制来调节。因此,对于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需要密切关注并适应这些法规的变化,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市场准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