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环境
问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位于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地形地貌南北迥异,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资源种类多,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多发频发,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大。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应对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
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积极参与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
市场建设。高质量开展八大行业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强化月度信息化存证审核,开展发电行业数据质量交叉帮扶,组织全省
碳市场数据质量专题培训班,切实夯实碳市场数据质量基础。2023年,我省圆满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任务,履约率100%。
推动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落实。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 N”
政策体系,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滁州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合肥等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积极开展各类零碳、低碳应用场景的创建和推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首条
水泥企业碳捕集装置在安徽芜湖建成投运,世界首条
玻璃企业碳捕集装置在安徽合肥建成投运,全球首家、全国首例大型煤电机组大比例掺氨(10-35%)清洁高效燃烧示范工程在安徽铜陵实验成功。
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淮北、蚌埠、淮南开展涉气领域减污降碳工作。支持合肥市高新区率先实施工业碳积分试点,从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绿色提升等方面,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2023年12月,我省淮南市、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以滁州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为抓手,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碳
减排等金融政策工具,利用绿色信贷加快重点行业
节能提效改造。组织气候投融资线上银企对接活动,帮助204家企业获取银行授信37.37亿元。细化“滁碳易”工作流程,有序运行“碳中和挂钩贷款”“
碳减排双挂钩贷款”等金融产品,使更多绿色项目享受到低利率资金。
强化目标考核预警。出台《安徽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加快完善全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分解下达各市,探索建设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数字化平台,加强碳排放形势分析,做好全省及各市目标完成情况的测算、考核等工作,压实责任、确保进度,为实施碳排放“双控”夯实工作基础。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印发《安徽省
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以合肥市为试点启动“碳普惠”建设,积极参与打造长三角区域碳普惠体系。积极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进企业、进学校宣传,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开展低碳节能主题宣传活动。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出台《安徽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科学分析我省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能源
交通基础设施、城乡人居环境、敏感产业、国土空间、综合防灾减灾等十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行动,创新谋划11项重大工程和4项试点示范建设项目,初步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