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4-5-27 11:36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韦璐

5月26日,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第二届“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开幕。

大会以“推动建筑零碳发展,促进城乡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聚焦“双碳”战略下全球零碳城市乡村建设领域的实际需求、相关政策法规、先进技术和标准规范,以及实现零碳建筑的路径、方法,进一步推动零碳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城市乡村与建筑行业迈向绿色未来。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原一级巡视员倪江波在开幕式上表示,建筑及城乡建设领域是我国能耗和碳排放大户,其能耗和碳排放在全社会总能耗和总碳排放的占比超过20%,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目前也高达40%左右。未来建筑的能耗巨量增长,碳排放峰值控制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建筑行业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希望建筑节能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减污,推进城市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会上表示。

全国政协常委赖明在会上表示,我国要聚焦住建领域实施“双碳”战略的实际需要,深挖行业亟待破解的问题。从不同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助力“十五五”节能减排、建筑节能等专项规划和发展战略的研究治理。应加强政策法规等制度研究,系统梳理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等方面的新要求,明确住建领域节能降碳的制度需求,为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财税金融等激励措施提供助力。

“此外,应重视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住建领域‘双碳’目标的技术需求,推动关键技术、装备、建材、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同时,积极探讨住建领域实施‘双碳’战略的路径、方法。通过试点示范项目案例,梳理总体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双碳’实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有效经验。”赖明说。

在主题报告环节,上午主要聚焦双碳背景下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相关政策、行业方向、技术趋势、国内外零碳城市发展实践与经验等丰富的内容。国内外专家分享了《房地产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筑行业脱碳:迈向低碳未来的全球行动》《城乡能源供给系统低碳路径》等报告。

下午主要聚焦城乡建设领域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法规、解决方案、典型实践案例等。《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城市绿色发展与绿色更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政策研究项目分享》《城市轨道交通土地集约利用与绿色低碳之路》3场报告,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双碳”目标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从空间环境、绿色交通、低碳产业、能源循环利用、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的生产阶段,是建筑全过程中能耗和碳排放量最多的环节。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研究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关键技术。此外,每年产生建筑木废料以及废家具、园林绿化枝桠材等城市木废料处理问题也同样令人担忧,将之有效利用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建筑材料实现低碳绿色化的思考》和《建筑及城市木废料到固碳生物质新能源的蜕变》两场报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

建筑领域碳减排的主要措施包括提质增效、充分产能、用能转型、改造更新、抵消机制等。在技术方面,建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建筑能效。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需要政府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支持以及企业自觉履行ESG责任。《建筑 ESG:Why and How?》《木构建筑研究和实践探索》《零碳建筑控制指标及关键技术研究》3场报告从政策指导、创新技术、绿色建材、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进行了分享。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如何发展住建领域的绿色生产力,实现城市乡村与建筑行业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主题报告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了解,本届大会将持续3天,围绕“能源转型”“城乡建设转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行转型与资源循环利用”三大板块,共设置一场主论坛、36场专题论坛及1.1万平方米的展览。大会汇集了城乡建设部门领导、院士、学者及权威专家300余人,并吸引了千余名领军企业代表参加,聚焦相关领域展开深入讨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