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由于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将环境保护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或重要因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
节能减排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回顾国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有若干成功经验:把节能战略放在国家能源战略的首位。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能源
政策的着眼点和倾向也不同。美国和欧盟能源需求大,对外依赖强,所以其能源政策的首要点都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如美国1975年的《能源政策法》、1978年的《国家能源政策法》、2005年的《国家能源法案》都涉及节能政策。日本的能源战略原本是以石油的安全稳定供应为首。日本有《节能法》,但近来的调整又再次强调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进一步加强节能法的执行力度,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能源缺乏,应借鉴的是美国和欧盟的重在节能的能源战略。减少污染物排放,重在披术创新。归根结底,减排意味着抑制能源需求的增长,但这未必导致经济产出大幅下降。在1980至2005年期问,美国每美元GDP能源投入降低4O%。却几乎没有阻碍其经济增长。与此相关的新技术和更高效率的工艺本身就代表着机遇。
分析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国家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采取的手段可以发现,尽管这些国家针对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除了主要依据法律手段进行控制,并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制定相关法案、不断推进新的环境标准外,政府在污染治理上花费了大量的投资,企业也建设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在能源结构上,这些国家也都进行了调整,煤炭的比重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所提高,洁净煤技术得到较快发展,但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脱硫、脱硝等工程措施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基本控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国外经验表明,在不节能型社会向节能型社会转变时,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使社会形成节约的自律机制。许多国家实施的现金回扣补贴、税收减免、抵押贷款,西欧一些国家实施的消费税、销售税、碳税、二氧化硫税,以及其它能源和环境税等,都是依据该国的经济体制、资源状况、法律
法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的,各具特色,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促使消费者节约能源,鼓励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相应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减排工作,广泛开展
第三方融资。能源服务公司和能源服务性能合同(ESPC)是克服经费不足的两种有效形式。首先以公用建筑作为能源服务对象,有助于能源服务公司
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大力推广政府节能采购。政府节能采购是促进政府机构自身节能的一种简单、低成本、有效的形式,政府节能采购的杠杆作用可以促使市场转型易于实现,还可以通过大宗采购或政府采购来促进节能技术商业化和快速普及。签订节能协议推动多方参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根据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和协商的内容将自愿协议分为两种类型:经磋商达成协议的自愿协议和公众自愿参与型自愿协议。节能协议能有效地把国家的战略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促进国家和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很多企业将参加节能协议作为改善其形象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也把建立节能协议作为改善管理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
据易碳家了解到,国外公民较高的节能意识与政府经常性的、有目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分不开。国外非盈利性的节能信息传播和咨询服务一般由政府提供经费资助。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公共出版物、网站、宣传点等,向公众进行节能宣传。地方政府在社区和责任区范围内,通过发放小册子和期刊、建立网站、实施示范工程和培训计划等,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一方面。将节能政策处于公众监督之下,可以更好地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在制度、技术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支撑,进一步深化节约意识; 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中介机构参与,既有利于推进节能政策、强制性标准、规划和计划等的实施,也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员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战略性、宏观性事务的研究和实施。
而相对中国而言,中国的低碳经济和低
碳金融都处于初期阶段,亟需制定游戏规则。中国企业减排则可以借鉴美国同行的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