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已出台。总的来看,京沪深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模式,这些方案的共同点是纳入规制的排放行业广、企业多、标准严。
从规制范围看,上海纳入200多家企业,涉及十几个行业,包括航空服务业、商业等非工业企业:北京纳入300多家排放企业:深圳纳入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物。
从排放标准看。北京、上海均将1万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企业纳入规制,深圳由于电子行业较多,企业排放规模相对较小,标准较低.将5000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企业纳入规制。
从规制行业看,国际上一般都是从燃煤发电厂人手进行规制, 因为电价作为基础能源,其价格具有传导作用,可以推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进行
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
欧盟第一阶段只覆盖了五个行业。包括能源供应(
电力、供暖和蒸汽生产等)、石油提炼、
钢铁、建筑材料(
水泥、石灰、
玻璃等)、纸浆和
造纸。
深圳、北京、上海在强制减排试点中规制力度之大超出发达国家,既反映了这些城市追求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行动力度,也反映了这些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自身的特点,但也存在过度追求减排目标而导致规制排放源扩大化的倾向。产生这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减排目标是否设置合理。由于北京、上海、深圳能源外购比例极高。如北京外购电力60%以上,这些城市所设置的总量控制目标是否有偏大嫌疑,对经济影响的正负综合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