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农行广东分行”)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用好差异化信贷支持
政策,制定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10条措施,以清洁能源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等6大领域客群为重点,为重大项目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客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加大绿色金融有效供给。截至今年3月底,农行广东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4410亿元,比年初增加906亿元,增速25.87%。今年还率先发行了广东
市场碳中和绿色债券10亿元。
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
走进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鱼林村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像一片片黑色的鳞片镶嵌在水面上,原来的“万顷碧波”现已变为“发电工坊”。
此项目由珠海粤风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依托“渔光互补”新模式,将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发电板,在水下进行养殖,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鱼。这种模式能将阳光、水体等资源有效综合利用,提高涉海养殖水域利用率,一片水域,两个产业相得益彰,有力促进亩均效益成倍增长。
农行广东珠海分行主动对接项目资金需求,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为珠海粤风新能源有限公司提供3400万元信贷支持。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3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约10.1万吨、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约27.7万吨,相当于再造约500公顷的森林,将有力助推珠海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受益于“渔光互补”绿色水产养殖新模式,鱼林村养殖户每月还能得到珠海粤风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租金补贴。
珠海“渔光互补”项目不只是个例,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农行广东清远分行为乡村振兴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授信银团贷款3.5亿元,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魔芋,助力当地魔芋产业快速发展;在惠州市惠东县九龙峰维德村,农行广东惠州分行授信2.8亿元,为一座7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打造了板上发电、板下种菜绿色发展新模式。
助力环保企业再升级
作为全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佛山大塘工业园区已发展成为生态环保型现代工业园区。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佛山大塘工业园逐渐改变传统分散供热(蒸汽)模式,改由集中统一供热、供汽、治污。
顺应工业园区绿色转型需求,农行广东佛山分行与供热公司合作,依托蒸汽费、电费、燃气费等支付结算数据,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能源贷”,大力支持参与集中供热的园区小微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能源贷”由过去单一零散的信贷服务模式变为批量高效的信贷服务模式,小微企业可申请的贷款额度达1000万元,其中信用用信额度达500万元,在有效解决工业园区小微企业无抵押、融资难
问题的同时,推动了园区企业尽快转变供热供能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传统
电力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智慧、节能、自动化的电网设备探索势在必行。轩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正加大对智慧电网高压设备、智慧电网低压成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将全面打造数字化智能升级新型标杆企业,但资金不足制约着各项工作的推进。
得知企业发展困境后,农行广东南海分行及时根据企业特点和资金需求,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1.2亿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困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转型升级动力。
赋能“双碳”实验室研发
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能变废为宝、成为肥料?这在广东省江门“双碳”实验室成为可能。作为粤港两地在“双碳”领域合作紧密的前沿科研平台,实验室致力于推广二氧化碳施肥在农业领域大规模应用。这种技术实现了环保与粮食安全目标双赢,一方面,植物对二氧化碳可以高效吸收利用,促进增产增收;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农田固碳能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
为更好地助力“双碳”实验室建设和技术转化,农行广东江门分行在实验室设立阶段就成立“分行+支行+网点”服务团队,结合实验室科研方向,积极提供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绿色节能建筑贷款和绿色
交通贷款等金融绿色信贷产品。目前,农行广东江门分行已为实验室园区——江门中科创新广场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5.08亿元,有力支持实验室项目规划建设。
有了金融支持,“双碳”实验室顺利完成建设,二氧化碳施肥技术也在全国多个蔬菜基地进行试点。远在千里之外的
山东省寿光市,“双碳”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在田间看到了技术带来的成效:大棚内尖椒采用二氧化碳气肥综合管理技术种植,大大提升了尖椒抗病害能力,产能也提升了40%。未来,实验室科研团队将推出更多技术试点,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农户,真正实现让农田更肥沃、让农户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