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传媒发布《ESG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4)》 力图为中国企业的ESG实践提供方法论助力

2024-5-31 10:16 来源: 时代周报 |作者: 比克

  5月23日,《ESG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时代ESG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共同出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报告》主要包括ESG发展理念、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实践、ESG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三部分内容,重点聚焦消费、新能源、大健康、信息技术以及金融五大行业中上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表现,力图为中国企业的ESG实践提供方法论助力。

  ESG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企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和ESG信息披露相关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引导企业在谋求盈利的同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向绿色低碳转型迈进;另一方面,企业高质量发展与ESG理念紧密结合,不仅推动企业向全面绿色转型迈进,更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

  《报告》认为,可持续理念有利于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内部驱动力而言,通过将SDGs(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与ESG理念相结合,企业能够更为直观清晰地洞悉潜在风险,形成良性循环;从外部驱动力而言,ESG理念强调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责任,而SDGs则提供了更为具体、全球性的社会责任框架,为企业提供了反映当前和预期需求的重要指导。

  此外,《报告》为企业践行ESG发展总结出五项关键点,即确立全面ESG战略为基石、完善公司可持续治理架构为核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重要支柱、公允披露ESG信息为重要参考、树立长期的可持续价值观为根本。

  高质量发展与实践分析:环保行业ESG得分超80分,计算机行业A及以上占比达58%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实践的分析中,《报告》以独立发布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209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群体,根据“ESG绩效”与“财务绩效”两方面表现对其进行高质量发展评级。评级结果显示,样本公司高质量综合得分平均为52.51分。

  分行业而言,如图表2所示,环保行业(申万一级,下同)、公用事业行业的ESG综合得分处于显著领先位置,均超过80分;建筑材料、纺织服饰、钢铁以及基础化工等控排行业的ESG综合得分则较低,均在50分以下。

  分企业性质而言,《报告》将企业高质量评分数据按AAA、AA、A、BBB、BB、B、CCC七个等级进行划分。如图表3所示,其中,集体企业、公众企业、国有企业中A及A级以上级别的高等级上市公司占比较高,表明天然具有社会责任承担属性的企业,在高质量综合表现方面更为突出。

  从重点产业看,《报告》重点聚焦消费、新能源、大健康、信息技术以及金融五大行业中上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表现。

  其中,消费产业上市企业的综合评分主要集中在BB、BBB和A等级;新能源产业中多数企业的综合评级主要集中在A和AA级范围;大健康产业的细分行业聚焦于A级;信息技术产业中,计算机板块的综合评级结果表现最为出色,A及A级以上达到58%;金融产业中BBB级、A级得分企业占比分别为35%、36%。

  ESG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五项建议

  目前,尽管我国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相对可观的进展,但多方协力、机制流程完善等主要挑战依旧存在。并且,许多企业仍将ESG视为一项“选择题”而非“必答题”。

  为此,《报告》对企业通过持续提升ESG绩效水平赋能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迎接现代化经济发展新机遇提出了五项建议:

  第一,构建ESG监管体系,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从政府角度看,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ESG标准和监管框架是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石;从市场角度出发,ESG标准已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因素。

  第二,结合ESG理念提升整体管理框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战略层面看,企业可从顶层设计建立ESG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方针和承诺;从管理体系出发,企业需要在自身内部确保配备对应的流程与机制支持ESG目标实现。

  第三,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ESG实践。一方面,监管机构可加强数字化基建,为企业数字化绿色转型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将绿色价值创造当作绿色制造信息系统的指导,综合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绿色环保技术以及管理技术。

  第四,推动ESG三方评级体系,搭建本土特色方法学。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和各行业的发展状况,需要在现有的ESG评价标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需要引导并整合市场现存的ESG评级机构在方法学和数据采集上的合作;需要建立明确、透明的评级标准以及操作流程。

  第五,开展ESG主题培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首先,监管机构可与行业协会、高校、培训机构等组织紧密合作,开展ESG相关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其次,企业可加强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ESG相关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鼓励从业人员参与ESG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此外,建立ESG人才交流平台与行业协会,促进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可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在ESG实践的共同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