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从哪些方面规范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工作? ...

2024-6-7 09:38 来源: 生态环境部

     《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充分考虑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从以下五方面规范相关评价工作。

  一是规范工作内容和形式。明确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包括政策符合性分析、工程分析、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协同减污降碳措施比选与可行性论证、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和评价结论六个部分。考虑到将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纳入环评的工作目标,体现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管控的“互动融合”,评价内容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应章节。

  二是规范核算对象和因子。聚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火力发电 4411”和“热电联产 4412”类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含异地迁建项目),明确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核算评价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的其他火力发电(含热电)项目可参照执行。

  三是规范核算边界与方法。以火电行业“建设项目”为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的烟气脱硫的脱硫剂(碳酸盐)分解和烟气脱硝的脱硝还原剂(尿素)水解或热解过程排放、外购使用电力和热力排放,以及温室气体捕集和利用装置收集回用的温室气体情况。其中,脱硫、脱硝设施是协同减污降碳的集中发力点,通过评价优化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条件,源头做好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此外,从推动大宗物料清洁运输、全社会减排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角度出发,提出鼓励核算煤炭等大宗物料厂外运输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

  四是规范评价指标与要求。结合火电行业生产工艺与产品特点,提出采用单位产品(电力、热力)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指标分析项目排放水平,强调以国家或地方公开发布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基准(标准)分析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无相关基准(标准)时,可参考国内外同行业或同类项目的排放水平或碳市场碳排放基准值。根据近年审批煤电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给出Ⅰ级、Ⅱ级水平参考值,并与行业准入要求从严取值,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列出新增火电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参考值,供评价参考。

  五是规范减污降碳措施比选要求。提出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回收利用等方面开展措施比选工作,以区域环境质量不恶化为底线,区分环境质量达标与不达标因子,提出基于污染治理达标可行技术与最佳可行技术的减污降碳措施比选要求,促进相关技术落地实施,确保协同减排效果不打折扣。鼓励减污降碳技术示范应用、清洁能源利用、温室气体捕集回收利用、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等。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