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产业外部环境面临的“新常态”
新一届政府对环境
问题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大形势的影响下,作为一个
政策拉动性极强的
市场,环境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转变并呈现出了“常态化”的趋势。
常态一:政策变革。2014年,涉及环境产业的相关政策频繁出台,接近年底甚至出现一天之内国家两个重要部委对同一件事分别出台文件:2014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在各自官网上发布文件,分别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上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予以指导。这一现象的背后释放出的信号是涉及环境产业的外部环境政策将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密集出台,政策制定正在步入变革期。政策充满矛盾的同时,又在不断改变着产业的服务边界。
常态二:环境需求的扩大。从国家出台政策的内容导向来看,不论是发布的新《环保法》、《大气十条》,还是即将发布的“水十条”、“土壤十条”等政策,以排放指标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即将过去,以环境效果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即将来到。政策导向的转变,打开了万亿级环保需求的、无天花板的市场。
常态三: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环境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所有类型资本市场的普遍偏爱。根据E20研究院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上市的环保公司数量已接近140家,根据券商数据,全年平均预测市盈率超过40倍,全行业排名前六,PE/VC对环境产业的热情度也空前高涨。
常态四:交易结构的复合、复杂。伴随产业政策频繁发布的是不断涌现的政策用语与概念,如特许经营、
第三方治理、PPP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产业交易关系的复杂和复合。
常态五:资本和支付结构的调整。目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同时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预算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PPP等系列深远改革的影响下,地方重资产领域的资本结构将面临变革,由此将引发地方政府投资以及支付结构的调整。
常态六:社会公众的参与。中国的环境产业正在发生结构上的变革,原来由政府、企业构成的两维结构,正在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构成的三维结构。社会公众对政府、进而对环境产业影响力的强化和深化,将成为环境产业未来面临的重要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