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是真正的减排政策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签订减排协议后,中国可以选择的具体举措是什么?对中国将减排承诺转换成具体计划,你有哪些建议?
盖尔拉·拉夫特:如今,既然中国已就排放上限作出承诺,就应该谨慎执行,并且密切关注美方的完成情况,以此作为博弈谈判的筹码。中国理应采取这做法,尤其是考虑到奥巴马一直以来言过其实的作风。
美国政府许下的承诺中包括一条:将于2025年前将新车的燃料经济性提高至每加仑54.5英里。这也意味着要在短短十年内,将能源的使用效率整整提高一倍。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
奥巴马所承诺的美国大幅削减排放量一说根本不足为信,特别是在参议院已经被共和党接手的大背景之下。
碳排放大州肯塔基州出身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与新任参议院环境委员会主席詹姆斯·英霍夫甚至公开声称,中美两国所达成的协议是一个“不具任何约束力的把戏”。从美国方面来说,完成承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外,中国不应该默许把自己作为世界减排的主要障碍,也不应该被视作碳排放大国而屡受指责,被要求履行过多的义务。近期《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调查报告恰恰印证了这点。
《经济学人》根据世界碳排放政策的实施情况对世界20项政策排名。实施情况的考量兼顾国内外,主要依据是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果。在全球每年143亿吨二氧化碳的减排中,只有4项政策减少碳排放量超过10亿吨。
其中,蒙特利尔协定书削减了导致臭氧衰竭的化学品使用,减少了56亿吨的碳排放;使用水力发电,减少了28亿吨的碳排放;核能的使用减少了22亿吨的碳排放;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每年减少了13亿吨的碳排放。
这并不是一个气候政策,也不能指望他国效仿,但如果说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是一项功绩,那么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贡献不容忽视。
有趣的是,在《经济学人》调查的剩余部分,许多受到媒体大量关注的政策措施,包括更多使用太阳能和风能、采用建筑标准、森林保护项目等举措,合计只贡献了17%的减排。
因此,在实际评估对碳排放的贡献时,中国的贡献远远超出公众认知。作为世界五分之一水电能源的来源国,中国可以自信,每年贡献了7亿吨的减排量。这一数字要比引人注目的欧盟可再生能源项目带来的减排量、加上美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带来的减排量的总和还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