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速赋能推进天津新型工业化

2024-6-17 14:33 来源: 天津日报

  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工艺排布达到最佳状态,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仅需9秒;因为有了人工智能,被5G、大数据、数字孪生技术武装的天津港插上“智慧翅膀”,综合效能提升40%以上,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数字化车间所需员工减少7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4倍……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坚持政策先行、技术为先、产业发力、应用牵引,全方位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天津在努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上一路奋力前行。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工智能正加速赋能推进天津新型工业化,成为天津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与全新引擎。

  人工智能技术底座巩固夯实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看,数字经济一定意义上就是新质生产力在生产要素组织和配置层面上的表现形态,因此,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必然要求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引擎之一,这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双告诉记者。

  如果说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人工智能就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抓手。

  为了这个重要战略抓手,天津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产业规模从2017年的135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722亿元,6年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超过15%,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收入过亿元企业110家,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优势领域支撑、应用需求牵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3年,天津软件产业实现收入3119亿元,同比增长14.6%,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为了这个重要战略抓手,天津举全市之力将信创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规划建设“中国信创谷”,把信创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打造第一产业链。

  目前,天津产芯片性能位居全国前列,国内六大自主CPU芯片品牌中,天津拥有基于ARM架构的飞腾CPU和基于X86架构的海光CPU两大主流品牌,已适配全部主流操作系统。全国两大操作系统之一的麒麟操作系统连续8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份额第一。数据库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全国四大数据库中,天津拥有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两大品牌。信息安全基础不断夯实,360集团总部落户天津,打造“城市安全大脑”。

  为了这个重要战略抓手,天津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7.3万个,加快推动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深度覆盖。城市家庭千兆光网覆盖率、500Mbps(兆比特每秒)及以上用户占比等关键指标长期保持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固定宽带用户下载速率、移动宽带(4G/5G)用户下载速率保持快速提升,分别位列全国第二、第三。

  目前,天津已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服务器—外设终端—超级计算—信息安全”产业链条,是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优质企业加快聚集,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华为天津总部、中芯国际大二期等重大项目加速投产,成为天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云圣智能无人机、伽南人形机器人、蘑菇车联智能车等一批新应用、新业态持续涌现,人工智能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加速形成。

  全市已投产数据中心34个,算力总规模达到5300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算完成规模部署,为我国大飞机、航天器等重点研发任务作出突出贡献。充分用好算力资源,“360智脑”“蜜度文修”“天河天元”等通用大模型,“海河·谛听”、天士力“数智本草”、菲特“菲凡”等垂类大模型在天津持续涌现,与现有操作系统、软件、智能硬件的互通互嵌度不断提升。

  天津部署“天翼云”“联通云”“移动云”等一批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腾讯数码、中国电信天津分公司、天津翔明等4个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天津,有力提升天津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

  人工智能赋能效应持续显现

  “我们大力推进智能应用赋能行业走深向实,去年一年建成海油工程、天津药研院、长征火箭等16家5G全连接工厂,其中11家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5G工厂名录,在直辖市中排名第一;在工信部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全市9个项目荣获全国性奖项,其中‘打造5G全连接工厂 赋能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荣获总决赛二等奖;自5G商用以来,我市在制造业、智慧城市、能源、港口、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已经形成了500个5G应用场景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信发展处负责人介绍。

  这些成绩背后,是我市自2018年即出台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政策,累计支持8批近3000个项目,培育出了中科曙光、中汽数据、宜科自动化等21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累计建成一汽丰田新工厂、丹佛斯、海尔等316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其中11家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3年,天津两化融合指数达到108.5,居全国前列,全市累计有14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全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9%,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60.2%,均居全国前列。培育通用半导体、爱玛科技、玖龙纸业、天津钢铁等200个上云上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大大提升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上云应用水平。

  目前,天津获批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国内唯一拥有双先导区的城市。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我们要在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能力、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强化集成服务能力、强化软件产业发展能力上夯实基础,以数实融合全面赋能产业焕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说。

  尹继辉介绍,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天津将实施产业基础提升行动,推进核心芯片和底层软件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实施支撑平台搭建行动,建设自主、开放的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算据服务平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智能终端扩增行动,丰富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整机服务器等产品供给,满足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实施跨界融合深化行动,支持垂类大模型研发应用,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深化与智能网联车融合发展,深耕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在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领域应用,提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商业火箭和卫星智能化水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