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注入强力动能

2024-6-18 10:35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曹惠迪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在国家“双碳”战略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新方法,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注入强力动能。而作为冉冉升起的“发展新星”,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青岛高新区)始终紧跟全市“双碳”发展这盘“棋”,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发展理念,仅用不到20年便完成了从废弃的盐碱地到生态型科技新城的华丽“蝶变”。

厚植绿色根基,融入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新风潮”

首批全国“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首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响亮的称号背后,是青岛高新区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进行的长期“投资”。

在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方面,青岛高新区已累计培育海克斯康、埃地沃兹、海尔生物医疗等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鼓励企业实施生态化改造,帮扶中国重汽青岛重工升级车间涂装工艺,并帮助其申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100万元;全力帮扶占全区排放工业废水总量近60%的索尔维精细化工实现废水回收利用,使其每日减排近1000吨,排放量降低20%以上。

同时,青岛高新区立足区域长效发展,高度重视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全省首家全地下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出水水质提标、生态补水工程等项目让水资源“生态偶联,梯级利用”;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并采用清洁能源供热采暖,让可再生能源利用普及生产、生活各领域。

创新审核模式,引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青岛高新区抓住生物医药医疗这一具有典型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产业,在全国首个开展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该试点将通过“差别化+集中连片”相结合的新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形成生物医药医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创新性成果经验。

目前,试点整体已进入机会识别与方案实施阶段,已识别出可行改进方案108个;全部方案实施预计共投入8678万元,实施后预计年可节电共2430万千瓦时、天然气178万标立方米、蒸汽4566吨、水4.27万吨,减排VOCs共1.03吨、危废两吨,预计可取得年经济效益共3253万元,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丰收”。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科技处处长张现宝表示:“我们正积极推动青岛高新区深挖清洁生产提升空间,为非重点行业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进行系统指导,力争将此试点工作与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有效衔接。”

突出变革理念,注入绿色发展“零碳”建设“新活力”

以能源结构变革辅“零碳”园区建设。2023年11月,青岛高新区被纳入山东省第一批“近零碳示范园区”创建名单。

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是“近零碳”理念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企业内铺设的光伏板至今已发电282.6万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499吨;其布设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可提供4.8立方米/天的热水供园区使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吨。通过企业建设的园区智能工厂综合管理平台,可确保200亩园区、5000多套设备的实现高效运转和能源管理。

同时,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还通过实地调研、送法入企等工作,让“无废”理念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不久前,区内海纳能源与力克川液压两家企业签订了关于废旧工业润滑油驻场净化还原和循环再利用服务的项目合作协议。通过海纳能源的便携式厢货车移动式净化设备,使力克川液压的NAS清洁度不但降至5级—6级,还使其90%的废液压油实现了回收再利用,新润滑油采购成本节省70%,一年可减少40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真正守住了环保的“钱袋子”。

未来,青岛高新区将坚定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六园同创”引导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园区及山东省“近零碳”园区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打造创新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活跃、创新人才密集、创新生态优化的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