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黄石“双碳”路 ——黄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纪实

2024-6-19 13:33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鲍俊辉 易木生 梁坚义 黄醒尘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生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

在中国有色集团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大冶”)智能工厂里,绿色转型升级后的“一键炼铜”引人注目,全链条智能化生产,让高纯阴极铜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优于行业水平。

在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下刘村的全顶智能化温室里,运用新型基质蓝莓立体栽培技术、现代设施、农业科技与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模式栽种的蓝莓尽显“科技范儿”。

风生水起逐“绿”行,千行百业探新路。仲夏时节,我们行走这方热土,目光所及皆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的场景,切身感受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变化。

下陆区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传统产业不传统 工业增绿注动能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曾经,过度依赖资源的黄石因粗放型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谋发展,更谋持续发展;要增长,更要绿色增长。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引领黄石开始绿色蝶变。

下陆区因厂设区、因厂兴区,是黄石这座老工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严重依赖传统重工业、工矿业,面临绿色转型发展的巨大挑战。

近年来,下陆区委、区政府围绕建成首善之区目标,紧扣转型发展不动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升级转型,交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下陆答卷”。

炎炎夏日,走进中色大冶冶炼厂,经过9个月的停产升级改造,厂区面貌焕然一新。16层楼高的澳斯麦特炉前,铜精矿入炉很快化为滚滚铜水。

“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且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粗铜冶炼厂”“巅峰时粗铜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世界上最大、单炉运行时间最长的澳斯麦特反应炉”……这座工厂曾经荣光无限。

可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向绿,是痛定思痛后的转型。

发展的“含绿量”彰显增长的“含金量”。绿色转型不仅是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也赋予产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色大冶冶炼厂2023年3月启动了全生产系统完善改造,共涉及52个子项目。“通过全面改造升级,如今已可以满负荷生产,我们正全力冲刺年营业收入400亿元的目标。”中色大冶冶炼厂厂长助理、智慧运营中心主任肖军介绍,改造后的冶炼厂环保效益十分明显,绿色技改为企业每年增效超过1亿元,一座现代化智能绿色工厂已经崛起。

在中色大冶冶炼厂的西边,几栋黄绿相间的厂房格外显眼。东北角的浸出车间里,清洗设备隆隆作响,一块块回收来的废旧金刚石刀头,随传送带进入清洗设备,废旧材料进入“新生”环节。

将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像这样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在下陆区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还有十余个。这是我市首个专业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也是全省唯一成功获批的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循环经济产业园启动建设以来,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项目满园。”长乐山工业园区党委副书记邹国柱介绍,目前园区能够匹配处置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40余类,“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污染物,在这里‘点石成金’。”2023年,园区工业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537万吨,产业园总产值突破120亿元。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黄石在有限资源与消费扩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开发区·铁山区以构建现代产业化体系为路径,系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主导产业驱动力、新兴产业爆发力和数实融合竞争力,晟祥铜业、东贝机电、大冶铁矿等重点企业推进产业变革和产品迭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新型农业更兴农 创新“智变”促“质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发展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走进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高标准数字蓝莓科技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蓝莓苗在花盆里拔节生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蓝莓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的蓝莓春节期间上市,市场售价每斤80元,‘五一’期间也卖到每斤60元。”基地负责人肖一铭介绍,他们采用精准水肥一体化管控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与土壤改良等创新技术模式,不仅可以降本增效,更能让蓝莓错开上市高峰期,创造更高市场价值。

据介绍,该项目预计每亩年均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全面达产后每年可为镇、村创收5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及务工100余人次以上。

目前蓝莓基地一期核心示范区50亩已落地运营,2026年将全面达产。基地还将结合农文旅融合项目开展学生研学和科普示范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该基地所在的开发区·铁山区,坚持把流域综合治理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空间布局,推进父子山、黄阳路、大棋大道3个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建立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加快农业产业链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培育文化创意、民俗体验、科普研学、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场景。

这是我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机制、让更多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了《黄石市关于加强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意见》《黄石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7-2027年)》《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坚定不移立生态之旗、破污染之源、走绿色发展之路。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阳新县陶港镇官塘村,一块块农田错落有致,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一条条清澈的灌溉渠道蜿蜒在田野间。

“把小田改成大田,农机就‘灵活’了。”阳新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马作藩说,农机下田开展大规模作业,一改传统农业“望天收”的局面,不仅缩减农时提高种植效率,还能降低种植成本,预计每亩可增收150斤左右。

马作藩介绍,当地还下功夫提升耕地地力、改良健康土壤,促使土壤“水、肥、气、热”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高度协调,实现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阳新县浮屠镇前山村的种粮大户蔡荣寿流转的150亩高标准农田里,稻苗已全部播种,绿油油的庄稼整齐划一地生长着。“小田变大田后,农机下田更方便了,节约不少成本,每亩可年增收近300元。”蔡荣寿说。

一个个充满绿色辩证逻辑的生动实践,不仅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探寻转型新路径 产业发展逐绿行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时代大势的必然选择,是民生福祉的必选之项。

黄石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窗口期,服务业绿色转型是黄石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成势见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区·铁山区园博园提档升级改造项目恐龙梦工厂从动工设计之初,就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

在黄石华侨城恐龙奇域旅游度假区恐龙梦工厂,各项游乐设施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过山车在轨道上疾驰,旋转木马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缓缓转动的摩天轮将为游客提供俯瞰整个游乐场的“上帝视角”——1314棵树化石林一览无余,大冶湖湖面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我们在提档升级过程中,从物资的再利用到建筑的绿色改造,从节能措施到生态设计,全面践行了低碳环保理念。”华侨城文化旅游设计院副总经理叶琼辉介绍,园区内拥有53%的绿化量,在全国主题公园内名列前茅,新风热回收系统将排风中的余冷余热进行热回收,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提档升级后的主题园区,将成为一个融合自然美景和现代科技的低碳环保示范园区。”

在下陆区东方山梨花峪景区,漫山遍野的一年蓬如繁星点缀在山地间,吸引游客徜徉花海、拍照打卡。

过去的梨花峪两岸边只露出长着青草的黄土,每年到了汛期,强降雨夹杂着山上顺流而下的水流,导致梨花峪出现积水外溢,不仅造成了水土流失,还存在发生自然灾害的风险。

实施小流域治理后,梨花峪景点的仙人崖小瀑布景观再现,全新登山游步道被打通,与被誉为“好汉坡”的膝峰亭游步道串联,从道路及水系两方面实现东方山下的素食文化村道路与水路大循环。

“该项目有效促进生态修复,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改善了东方山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东方山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刘涛说。

生态修复的案例还有很多。江洋水库旁的月牙湾,早年以连绵山林和潺潺溪水闻名,矿产丰富。上世纪90年代,铜铁矿采挖初具规模,采矿废弃的土石就堆积在水库旁边的山坳里,20多亩的工矿废弃地成为青山绿水间一道醒目的“伤疤”。

近年来,经过持续复垦治理、山体复绿,月牙湾“近有芝樱花海、远看红叶漫山”的壮丽景观再现。

“月牙湾露营地正是在生态环境改善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今年‘五一’假期营地接待游客近2万人。”蓬客月牙湾露营地负责人罗臣介绍,营地集餐饮、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游客在此可以“安营扎寨”,尽享户外的乐趣时光。

在总量上做减法,在措施上做加法,一“加”一“减”之间,获得的是更高层级的平衡与协调,黄石的绿色产业正在形成一个个“得分点”“加分项”,串珠成链、聚沙成塔,渐成气候。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