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垫江发展的主旋律

2024-6-19 13:38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 陈钰桦

  盛夏时节,漫步在垫江大地,三合湖湿地公园内荷花迎风绽放,吸引市民争相拍照打卡;在闲云茗居房车露营基地、瓜子坪露营基地,明月山的日出和星空,成为了户外爱好者奔赴的目的地;垫江高新区内,一个个企业不断推进节能降碳技改,废水、废气、废渣就地循环利用,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从市民生活到企业生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垫江发展的主旋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垫江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争当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排头兵,以绣花功夫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迭代升级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让绿色成为垫江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成色。通过努力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用心绘制城乡整体大美画卷,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县域范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低碳发展,这里处处跳动着绿色的脉搏,谱写出绿色发展的生动乐章。

  建山清水秀之地——治理与修复同频共振,持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位于大沙河干流垫江、忠县交界处的龙滩水库是垫江城镇用水的重要来源。随着流域人口增长及城镇化发展,因水库处于垫江、忠县两地交界处涉跨区县界问题,导致龙滩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未达成一致意见,上下游跨界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未建立,威胁到龙滩水库水质安全。

  去年7月,垫江与忠县探索建立全市首例跨区县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两县分别组织实施、同步推进大沙河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建设,合力消除保护区范围内污染源隐患,协同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龙滩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水库水质持续向好,稳定保持在Ⅲ类,不仅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水库环境改善后还成为了居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折射出垫江在有效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垫江持续筑牢生态本底,统筹推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一体化,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扛起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担,将颜值更高的绿水青山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系统推进“九治”工作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垫江深入落实“河湖长制”,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深入实施龙溪河及其支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城乡黑臭水体“清零”行动,自加压力力争2024年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县创建,不断提高水质改善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同时,垫江大力建设大气网格化智能监管平台,深化工业废气、扬尘和生活大气污染治理,严控耕地、在产企业、园区等领域新增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构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治理”体系,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全链条全环节推动塑废物治理,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垃圾分类处置能力。

  让垫江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垫江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加强山水林田湖一体保护与修复。结合国土“三调”数据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扎实开展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湿地保护和修复等。实施重点区域、流域、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系统推进坡改梯、水保林、保土耕作及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建设,一系列生态治理修复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了垫江生态系统内生能力。

  巧执生态之笔,绘就绿色画卷,垫江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令生态屏障逐步完善,绿色本底更加厚实。

  兴绿色人文之城——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精心绘就城乡大美画卷

  近日,沿着明月山下天香路而下,一排排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和乡愁记忆。作为全市首批建成的14个“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之一,垫江对太平镇桂花村100余栋农房的屋顶、墙面、门窗、厕所、庭院等进行规划设计,对村民房屋开展农房品质、院落颜值、村落价值三项提升行动,令桂花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

  不仅是桂花村,俯瞰垫江广袤乡村地区,一个个点状盆景正串联成为美丽风景,这里大力推进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3+10+26”试点示范,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水产养殖污染专项治理。以秸秆“五化”利用为重点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建立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全县行政村村居环境实现明显改善,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乡村发展建设全过程,一批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精品活力乡村正加速崛起。

  而在垫江城市区域,通过升级三合湖湿地公园,建成白龙湖等城市公园,实施黄沙转盘、特殊教育学校旁小微绿地建设,加快推进东门片区综合市场、保合寺片区和南阳大道改造提升,东部新区正引领县城实现蝶变升级。以三合湖、牡丹湖、白龙湖为中心,一批推窗见绿,河湖环绕的高品质生态宜居小区正带给市民全新体验。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实现产城景融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垫江重点推进龙溪河、桂溪河“两岸”和迎风湖、长寿湖库尾治理提升,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的景观带、风景线。聚焦“两轴一环线”重要节点(两轴:牡丹大道、三合大道;一环:文毕大道、长安大道、明月大道、玉鼎大道),共梳理出9个重要节点进行风貌提升,塑造城市发展新地标。

  重塑老城新风貌,留住垫江历史韵味,迎春里城市更新项目正加紧施工,临迎春河区域、保合寨区域和虎山公园区域三大区域,按照“文化+旅游+商业”的思路打造具有垫江历史文化底蕴的巴渝老街,实现既保留传统的文化内核和建筑风貌,最终营造出富有垫江特色的文化消费场景,提升片区的文化、商业、公共价值。

  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相得益彰,拼凑出垫江宜居宜业宜游的动人画卷。挖掘生态环境资源,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一座绿色人文之城正不断释放秀美垫江的独特魅力。

  走生态富民之路——降本与增效双向发力,深挖绿色转型发展潜能

  在垫江高新区内,重庆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专业生产二硫化碳、二甲基亚砜等化工产品。而在兴发金冠对面的重庆拓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专业危险废物治理的企业。

  由于兴发金冠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产生危险废物废盐,危险废物废盐通过管道延伸入拓凯环保生产车间,经反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工序后,可从中分离出纯净的硝酸钠和二甲基砜,被生产加工为玻璃产品或医药产品的重要原料,就地实现“变废为宝”。

  拓凯环保公司通过对兴发金冠产生的危险废物废盐进行综合利用,年产值达7290万元。而兴发金冠因减少了危险废物废盐的仓储、运输、处置成本,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一根管道串联起上下游两家公司的合作,不仅实现了危险废物清洁化处置和综合利用,更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单产能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绿色不仅直接关系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底色,更是直接关系重庆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成色。近年来,垫江深入实施绿色转型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在经济绿色化程度不断提升中,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潜力和后劲。

  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壮大,垫江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做大做强新能源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绿色产业,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和建筑“三化”发展,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发展高品质生态康养业,促进商贸物流、餐饮等绿色转型。

  重点领域降碳积极推进,聚焦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引导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动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建成1个分布式光伏能源应用示范企业、1个分布式光伏能源应用示范村、1个余热回收发电厂,每年实现发电3000多万千瓦时,预计可节约标煤60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万吨,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此外,垫江还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五项工程”,引导市民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循环、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真正让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成为全社会行动自觉。

  数说>>>

  龙溪河、卧龙河等县内主要河流水质连续6年保持Ⅲ类;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保持在320天以上;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2平方公里,修复治理历史遗留关闭矿山34个,面积69.80公顷;

  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5.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成效,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5%;

  注销老旧营运柴油车(黄标车)395台,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13个、充电桩1500余个、电动摩托车充电桩5000余个;

  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等节能降碳技改项目20个,预计每年减排挥发有机物10吨、氮氧化物35吨,节约电力60万度、节能标准煤2万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