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互融共进

2024-6-19 13:39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 刘茂娇 黄伟 马菱涔

  时值六月,苍翠掩映下的大足石刻景区游人如织,他们缓行于山水、驻足在崖壁,聆听精美石刻讲述历史;鸟瞰大足高新区,远山近园、绿意盎然,超百米的电梯实验塔高高伫立,先进制造业活力涌动;拾万镇的重庆隆平五彩田园里,水稻秧苗已长过膝盖,待至金秋,又是一派“大丰大足”的景象。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近年来,大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坚持向绿色要创新动力、转型推力、产业发展竞争力,培优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旅产业发展的沃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互融共进。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如今,一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产业,在大足蓬勃起势,这方美丽山水正持续回馈107万棠城人民“真金白银”的实惠。

  延长农业链条 激活发展含“绿”量

  芒种时节,河鱼鲜肥。6月5日清晨,大足区玉滩湖水库内,渝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渔民们的捕捞船迎着霞光满载而归,经过一早上打捞,渔民们共捕获花鲢、白鲢3万斤左右,其中最大的鱼超20斤。

  据悉,合作社遵循“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养殖花鲢、白鲢等可以净化水质的鱼类,全年可稳定供应成鱼100万斤以上。合作社吸纳的700户水库搬迁移民户均每年分红资金达4500元。

  玉滩水库,曾因其水质未达标,被挂牌督办。

  “玉滩流域属于大足区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城镇聚居人口60万以上,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10万吨。”大足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滩水库是典型河流型水库,库心断面却是全市74个国考断面中唯一按照湖库Ⅲ类标准考核的断面,流域控源截污压力和水质考核压力巨大。

  2019年以来,大足综合施策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玉滩水库流域全线开展拉网式排查,推动玉滩流域水质稳步提升。目前,玉滩流域4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玉滩水库库心断面连续4年达标。

  生态向好,绿色兴农。在生态渔业发展方面,大足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目前,全区已建成千亩稻渔基地8个,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3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6万亩,邮亭鲫鱼、大足冬虾等特色品牌效益凸显。

  好山好水,价值无限。大足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四千行动”,精准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立足实际,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重点培育提升大足黑山羊、稻虾、大足冬菜“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农业“七化”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3年,大足区农业总产值达108.0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1元、同比增长6.2%。

  创新举措,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抓实“5513”创新举措,以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试点释放发展动力活力,以“五星村庄”评选打造乡村振兴有形抓手有效载体,以农房建设全过程规范管理服务“一件事”改革保障群众居住安全美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小镇焕新”“岸上能看景、下河能游泳”三项五年行动计划带动乡村全面提质。

  村居变民宿,打通共富路。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盆景变风景、资源成资本,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2023年,大足休闲农业吸纳农民3.9万人就近就业,年经营收入598170万元,同比增长40.7%,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2.6万元。

  优化工业结构 升级产业含“新”量

  6月11日至12日,“共建·共享·共促”成都新津—重庆大足联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配套发展活动在重庆大足举行。活动中,新津餐饮协会与大足五金商会签订刀具采购协议。

  大足五金历史悠久,但由于发展初期以家庭小作坊起步,规划滞后,对环境造成破坏。该区在全面核查的基础上,将1925家生产企业及加工作坊纳入整治范围,并科学制定引导入园、就地整治、整合提升、关停淘汰“四个一批”原则,创新推行恢复用电备案、守法告知承诺、整改情况公示、比邻互谅协议“四个机制”。

  2022年7月,1925家“小五金”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完成。2023年,大足现代五金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9%,成功纳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先进钢铁材料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小五金整治只是抓手,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道路,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才是目的。”大足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紧扣服务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足正锚定“246”细分赛道,加快构建配套成渝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特色产业体系。

  以大足五金产业所在的大足高新区为例。立足“246”细分赛道,选准“3+6”产业体系,综合推进绿色制造设备引进及应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节能减排降碳等举措,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聚焦制造业转型发展,大足深入实施制造业中小企业“苗圃”“育林”“参天”梯度培育计划,着力在“智”“新”“绿”上多向发力,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破旧立新。

  与此同时,大足还持续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形成发展新优势。以双桥经开区为例,以“双倍增”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今年1月至4月,新增科技型企业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1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7家,创建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2家,盛泰光电正申报2024年未来工厂建设场景(AI领航工厂)。

  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系列破旧立新的举措,持续推动着产业向智、向新、向绿发展。截至目前,大足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534家、196家,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88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市级绿色工厂11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市级绿色园区2个。

  深化文旅融合 释放山水含“金”量

  端午假期,2024重庆端午民俗活动暨“大足石刻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龙舟邀请赛、传承千年“‘粽’享欢乐‘石’光”主题活动、儿童美术作品展览、线下展演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在大足各地有序开展。

  数据显示,6月8日至10日,大足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3.55万人次、同比增长23.42%,旅游收入41120.6万元、同比增长27.21%,“端午经济”热力十足。

  近年来,大足聚焦“国际文旅名城”这篇大文章,立足“生态+文旅”,加快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2024年4月,大足石刻片区获评第五批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绘就了大足旅游发展的绝版地图。”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石刻片区区位优势独特,包括大足石刻“五山”(宝顶山、南山、北山、石篆山、石门山)和巴岳山—龙水湖两个部分,拥有重庆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

  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打造生态产业升级新亮点。从2021年起,大足便着力高标准一体化建设大足石刻“五山”文化型生态化世界级旅游综合体,实施大足石刻保护提升、“五山”联动、数字活化等工程,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文物修复医院、数字展示中心,8K数字球幕《大足石刻》获评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智慧旅游培育试点项目”。

  以生态资源“串珠成链”为抓手,加快推进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开放红岩重汽博物馆并成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打造隆平五彩田园综合体并入选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投用宝顶小住、溪上月、静南客栈、古佛学堂等精品民宿,加速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发展上,该区坚持“大保护、巧利用、微开发”规划,深挖巴岳山、龙水湖“山水”资源,策划了度假观光、运动休闲、生态康养、创意夜游、研学修行、主题节会等六大系列60余个项目。今年以来,新投用了天然山泉沙滩浴场、泛舟露营地,提升了环湖步道及景区入门景观、主码头,开展了环龙水湖半程马拉松赛、中国·重庆大足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等多场活动,通过“生态+”“文旅+”双向融合,将“好生态”变“新场景”,让“好风景”讲“好故事”,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旅游度假新灵感。

  链接>>>

  绿色成绩单

  ●全区国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中国考断面玉滩水库库心水质连续4年达到考核要求,国考断面鱼剑堤水质连续3年实现升类。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22天以上,连续3年居主城都市区第2位、渝西第1位。

  ●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5座,全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2万吨每天。

  ●探索秸秆杂草纳入农村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生态发酵池发酵,露天焚烧减少80%以上。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2018年以来,未新批任何产能过剩和“两高一低”项目。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贷款余额达74亿元。

  ●一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17个、绿色示范村76个。

  城市风景带

  近年来,大足以“擦亮底色,靓区惠民”为宗旨,大力建设城市公园,实现了“城在园中,园在城里”的自然生态格局。如今在城市建成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布局了城市公园26个、广场7个、口袋公园28个。

  全区城市建成区(中心城区和双桥经开区)面积35.28平方千米,建成区绿地面积1623.78公顷,绿地率46.03%,绿化覆盖率49.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6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以上。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