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是一家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国有特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么一家无论是从职工人数(包括主业和非钢产业约三万人)还是销售收入(2011年实现550亿元)都名列广西第一的大型国企(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在十多年前(1998年之前,产值十几个亿)还是一家包袱沉重,连年亏损,污染严重,人员大量流失的企业,短短十几年时间整个企业的面貌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连续摘掉了“亏损企业”、“污染大户”的帽子,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这其中的奥秘何在?我们认为这是柳钢集团的全体员工和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实施高强度的技术改造(共累计投入技改资金一百多亿元)是企业完成脱胎换骨的根本,而以壮士断腕的气概果断淘汰落后设备,关停、关闭污染源。
柳钢的低碳经济之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废治废。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但目前国内成百上千座炼钢厂产生的二氧化硫还没有找到治理的良方。但柳钢人没有等待,创造性地用焦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废氨进行脱硫,这种“以废制废”的新思路在国内还是首创。这套投入5 000多万元的氨法脱硫工程自运行以来,一年脱硫出来的硫酸氨有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每年可以削减二氧化硫1 600吨~4 000吨,这样可以大大削减柳州的二氧化硫,改善空气质量。脱硫出来的产品就是化肥,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以废制废”,达到循环经济。
2.增产不增水。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柳钢按循环经济要求,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在主要生产厂建立完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投资2.3亿元建起废水处理设施38套,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新水用量。投巨资对原1、2、3号炼铁高炉进行了煤气除尘技术改造,用干法除尘技术替代传统湿法除尘技术,每年节约生产用新水900多万立方米。新建设的高炉全部采用干法除尘技术,节约了大量生产用新水。棒线厂投资300多万元,配套建设水处理系统,使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年节约新水量4 800多万立方米。为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投资6 500万元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日处理废水量达10万立方米,大部分外排工业废水,特别是冶炼单位排水将集中处理循环使用。“十一五”期,达到吨钢新水耗6吨以下、工业水循环率达95%以上,吨钢新水耗14.9立方米,实现了增产不增用水的目标。
3.负能炼钢。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1999年以前,柳钢的燃料一直是煤和重油,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通过烟囱向高空排放,污染了环境不说,还造成能源极大浪费。柳钢不断提高焦炉、高炉、转炉煤气的回收量和利用率,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投资数亿元改造加热炉和建设煤气综合利用设施。一座投资1.2亿元,装机容量为72MW的热电厂,利用富余放散的高炉煤气来供热发电,每年可增加供电4.23亿度,节约58.43万吨标煤。另外,轧钢加热炉以气代油,总用煤气量折回标准煤为13.67万吨,折回重油9.57万吨,效益约2.8亿元。目前,柳钢实现了以气代油,无油轧钢,使重油耗量为零。公司所有工业炉窑和电厂锅炉均以冶炼副产品煤气为燃料,
节能效果显著。煤气循环利用,每年减支、增收约3.9亿元。
4.变废为宝。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使昔日废弃的钢渣、废渣变成了今日的生产原料。柳钢与台泥集团联合投资1.2亿元开发高炉废渣、水渣,将其加工生产成超细粉用作
水泥的掺合料,年消耗高炉废渣量达到80万~90万吨。利用高炉废渣加工生产出的超细粉,各项技术指标不仅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而且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一系列特性,非常适用于水利、道路、港口等特种工程。这一技术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属国家推广的高科技绿色环保型产业项目。
2010年,柳钢在循环经济方面就实现营业收入14.37亿元,利润总额4.69亿元。共回收煤气202.09亿立方米,利用回收煤气、余热和余能发电26.1亿千瓦时,生产硫酸铵化肥5.76万吨,生产销售高炉水渣382万吨,处理回收钢渣116万吨,回收再生水4 615万立方米。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3kgce/t,相当于同比实现节能量33.03万吨标准煤,同时减少废水排放17万立方米、废气156万立方米、粉尘1 491吨、二氧化硫9 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