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碳机构企业“扎堆” 武昌加速打造全国碳金融集聚区

2024-6-27 14:39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张蕊涵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以中碳登大厦为先行载体,秉承“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理念,吸引20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打造覆盖碳市场全过程、全口径、全要素的双碳创新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以武昌环沙湖产业带为载体的碳要素富集高地,打造全国碳金融集聚区。

“一套机制”形成合力。省市区协同联动,建立省市区三级碳市场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区内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意见,自上而下合力推进碳金融集聚区建设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两项基础”助力前行。“中碳登”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两家碳市场基础功能主体,为武昌打造碳金融集聚区、构建碳市场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中碳登”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任务,截至2024年6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61亿吨,累计成交额266.27亿元。

“三个平台”数智赋能。一是打造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2023年11月17日正式上线运行,首批吸纳全省107个企业项目入库,总投资额达670亿元。二是推出“武碳江湖”华中地区首个碳普惠线上平台,推动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湖北碳市场,首批共计7609吨已核证碳普惠减排量项目已成功用于湖北碳市场履约。三是成立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打造“首义论碳”品牌,累计举办27期“首义论碳”主题沙龙,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人才、技术、项目、资本支撑。

“四项行动”扎实推进。一是开展“碳共识”行动,在全区建立碳市场学习培训体系,开展各类碳金融及双碳科普活动百余场,举办“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等系列碳宣传活动,推动社会碳共识碳交流。二是开展“碳述职”行动,建立面向全区44个单位的定期“碳述职”考评机制,倒逼部门和街道主动谋划、探索创新、积极实践,推动试点工作由点及面,调动各领域资源和力量。三是开展“碳招商”行动,建立碳招商工作专班,打造全国首个碳交易碳金融创新楼宇中碳登大厦,初步形成碳市场服务产业链,吸引集聚近200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落户武昌。四是开展“碳创新”行动,创新推出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现货抵质押价格指数,成立50亿元首义科创母基金,参与组建15亿元首支武汉碳达峰基金,重点投资双碳及气候投融资领域项目。开创全国碳金融司法领域创新,在中碳登大厦挂牌成立“碳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和“驻碳金融集聚示范园区巡回审判法庭”,创新发布碳金融司法服务“十二条”,受理首例碳汇补偿民事公益诉讼,成功试行“以碳代偿”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

“五类产业”集聚成势。聚焦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碳普惠应用等五个方向,制定全国首个双碳产业特色楼宇支持政策,引进一批碳市场服务产业链企业,形成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的“1+N”双碳产业空间格局,打造全国低碳产业园示范标杆。2022年10月中碳登大厦启用以来,已入驻“中碳登”、中碳科技等47家头部企业和机构,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实地考察的双碳企业200余家,正在接洽的100余家双碳企业表达入驻意向。

“六大场景”顺利实施。武昌区打造低碳机关、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校区、低碳楼宇、低碳景点等六类低碳场景。率先推出以“新时代小先生”提案为主导的校企共建低碳校园——傅家坡小学,以“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低碳”为特点建造的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小洪山科学城,以绿色运营、绿色金融、碳普惠业务为网点职能的绿色支行网点——招商银行“长江绿色支行”,挂牌成立民生银行碳金融创新实验室,推动武汉首家碳(服务)便利店开业。中碳登大厦作为零碳标杆楼宇入选全国2022年度十大绿色典型案例、2023最具活力十大商务楼宇,小洪山科学城等两个项目入选全市2023年度首批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国网湖北“电力碳银行”入选武汉市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