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标
发布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部署我国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总体工作。提出我国2020年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明确2030年低碳发展主要目标和路线图。
2、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主要推动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
节能改造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
3、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在6个省和36个城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探索在不同地区尽快达到
碳排放峰值的有效路径。选择55个园区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启动14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示范工程。
在
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
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14年底,7个省市试点累计成交量约1568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近5.7亿元。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快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
5、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多边进程
认真做好联合国气候峰会相关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推动达成2015年协议注入新动力。推动中美共同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
6、开展国际交流和南南合作
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推广绿色发展技术。搭建南南合作宣传合作平台。开展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前期筹备工作。
7、加强宣传引导和公众参与
组织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系列宣传活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
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组织开展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中国角”边会活动,开展“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