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呼和浩特市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

2024-7-1 15:12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李俊伟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自2023年首届中国绿色算力大会成功举办以来,一大批绿色算力、人工智能上下游项目成功落地,一大批行业尖端人才集中聚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绿色算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入了全新赛道。全力打造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呼和浩特市认真做好“储、造、算、输、研、用”6篇文章,以绿色算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呼和浩特市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

“东数西算”中,“数”指的是数据(大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林格尔新区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内蒙古枢纽节点的核心区域,绿色算力、智能算力、金融算力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优势,也为打造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拥有优越的条件。气候适宜,呼和浩特市年平均气温7.7℃左右,空气干燥、气候凉爽,天然降温就能保证数据中心的自然散热,能够为企业至少节约用电成本20%。区位优越,地处北纬40—42度之间,是国际公认的大数据产业黄金纬度区,同时距离北京近,可以高度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结构稳定,自然灾害少,是建设大数据中心的“理想之地”。

拥有坚实的基础。能源基础可靠,内蒙古“天上有风光、地下有煤炭、手里有电网”,电力供应充足,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绿电占比位居全国前列,同时电价低廉稳定,依托相对独立的蒙西电网,实施电力多边交易,数据中心平均用电价格为全国最低。平台基础良好,呼和浩特市开通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和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已形成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绿色算力为支撑、人工智能为方向的发展新格局。产业基础完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15家金融机构,以及华为、科大讯飞、东方超算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都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布局算力中心和智算中心。目前,全市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50万台,算力总规模达到2.3万P,其中智能算力达到2.1万P。

拥有稳固的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呼和浩特市集聚了全区70%以上的高等教育资源,为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优质人才和智力保障,并专门出台了“引才10条”“留人18条”和“双招双引14条”等一系列引才留人政策,特别是围绕留住高层次人才,实施“大学生留呼工程”,每年有5万多名大学生来呼留呼创业就业。政策完善优势,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明确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内蒙古枢纽节点建设,支持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项目建设,研究设立和林格尔金融数据产业园等;内蒙古也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全区8大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的重点产业进行谋划布局,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自治区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呼和浩特市也出台了《支持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项目投资、电力保障、算力补贴、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推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呼和浩特市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未来的核心抓手。让“冷数据”热起来,让“热数据”活起来,让“活数据”用起来,打造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版”,锚定打造“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呼和浩特市充分利用条件,依托基础,发挥优势,重点做好“储、造、算、输、研、用”6篇文章,推动呼和浩特“中国云谷”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昂首迈进,为全区乃至全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呼和浩特“力量”。

做好“储”文章。在现有数据装机规模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建设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头部企业等数据中心项目,包括加快建设中国建设银行、人保集团等数据中心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数据中心项目落地,不断做大数据存储和算力规模,力争到“十四五”末装机能力达到350万台。

做好“造”文章。依托半导体硅材料产业优势,不断延伸发展光电器件、传感器、存储器、服务器等算力基础设施。目前,已布局超聚变服务器、云储新能源设备、中环电子级多晶硅等项目,正在积极对接北方基地项目,加快形成配套合理、软硬协同、绿色低碳的算力设备制造生态。

做好“算”文章。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总算力达到4.1万P,算力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继续前移;到2025年底,总算力达到5.7万P,其中智算算力5.2万P,算力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同时,围绕提高算力质量,加快建设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着力构建“和—京—芜—贵”跨区域异构算力一体化调度平台,重点推动“京数蒙算”“沪数蒙算”“粤数蒙算”,实现算力交易本地结算。

做好“输”文章。目前,全市总出口带宽达到58.5T,与全国25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立了直达链路。正在建设全市“一跳直达”数据中心直联网络,打造“1.2.5.20”时延圈,即城市内1ms、呼包鄂乌2ms、京津冀5ms、长三角20ms。同时,开通呼和浩特—合肥、呼和浩特—北京点对点400G全光网络。下一步还将推动与其他主要数据中心集群网络直联。

做好“研”文章。依托正在实施的科技“突围”工程,重点建设乳业、草业、动物疫苗、半导体材料、益生菌共性技术“5大创新中心”,打造“全区科技创新高地”,近期建设了内蒙古交通集团交能融合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柔性电子研究院、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园等项目。此外,还将围绕大数据产业研发,加强算力、算法、算网、数据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技术转型、创新发展。

做好“用”文章。率先将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赋能社会治理,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教育、文旅、养老、金融等重点领域应用,正在推动科大讯飞“全场景”智慧教育项目建设;赋能产业发展,通过开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步布局类脑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进研发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经营一体化、服务敏捷化、产业生态化;赋能场景应用,重点在轨道交通、地下管廊、环境生态等特殊领域,加强智能巡检、智能勘测、智能救援等场景应用。

犹可凭借东风力,扶摇直上青云端。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发展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极富资源优势的呼和浩特市底气十足。和林格尔新区将聚焦算力及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革创新“三项举措”,突出做大研发“能级”、做强设备制造产业的“做大上游”;继续做大算力规模、优化算力结构、提升网络运载能力的“做优中游”;强化算力调度输出、丰富应用场景的“做好下游”,推动实现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呼和浩特市未来可期。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