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2024-7-3 13:2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 徐蔚冰

中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这将进一步带动世界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创新,开发成本持续下降。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4.7亿kW。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编撰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亿kW,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全社会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绿色交易和消费占比持续提升,增绿降碳效果显著,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的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

从世界格局来看,全球能源格局加速演变,全球可再生能源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就《巴黎协定》进行首次全球盘点,198个缔约方达成“阿联酋共识”,呼吁各国采取积极行动,包括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至3倍,全球年均能效增长1倍,尽快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等。关于化石燃料的相关表述首次出现在大会决议文件中,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篇章,对各国能源绿色转型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新能源投资增加,成本持续下降。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领域投资规模约1.8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强,全球新建陆上风电、光伏项目发电成本大多低于新建和已建的化石燃料项目。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价格同比下降近50%。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对中国而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中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中国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储量有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实现能源自主保障必须有序推动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规模化可靠替代。二是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当前新能源的波动性还主要依赖于电力系统中的传统电源进行调节,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调节性资源需求日益增大,仍需要不断深化新能源自身和整个电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三是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亟需更强的系统支撑。现有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调度运行,还难以完全适应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的节奏,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分布式新能源的承载能力还有待加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合理利用率引导目标也亟待建立。此外,电网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跨区域电力调度能力,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

中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仍将在规划、建设、技术以及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是完成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20%左右任务的关键一年,仍需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目标实现的强力支撑。一是适度超前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持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良好势头,主要流域水电开发稳步推进,优化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布局,大力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增强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二是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推动煤电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智能配电网建设,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三是持续推进技术进步。四是不断完善政策和市场机制。随着绿色电力需求的不断提升,市场化绿色电力氛围越发浓厚,客观上也将带动更多的新能源投资。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将继续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中国—非盟、中国—东盟、中国—阿盟等区域合作,通过APEC、G20、IEA、金砖等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携手各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

总之,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中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这将进一步带动世界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