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低碳与惠民结合,推动县域绿色低碳发展

2024-7-5 10:06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文雯

为持续推动县域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日前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联合举办了第二届“绿能惠民——县域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专家解读农村能源革命政策,分享县域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经验,并探讨多元和可持续惠民的手段和机制。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灵丘县相关委办局等单位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

挖掘县域可再生能源潜力,推动低碳转型发展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农村能源革命等政策,启动了“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在国家推进双碳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挖掘县域可再生能源潜力是推动县域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重要机遇。

为探索县域低碳转型路径、挖掘可再生能源惠民潜力,让更多本地居民在绿色发展中受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合作,选择了被列入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县城建设试点的山西灵丘县和曲沃县开展了研究,并发布了两份研究报告。此外,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邀请了能源、城乡建设、区域经济、金融及农业等领域专家多次到当地考察,并与当地能源、工信、住建、环境等相关部门座谈,推动县域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这次研讨会上,大同市灵丘县副县长钟灵臣介绍了灵丘县低碳转型的做法,他指出,灵丘风光资源丰富,县政府把低碳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2021年,灵丘县被山西省确定为“绿色低碳”试点县。2023年,灵丘县被山西省确定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县,赋予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的发展定位。灵丘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并网装机888.43兆瓦,已成为灵丘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绿能惠民的核心在于惠民机制的设计和创新,亟须探索电网、新能源开发企业、本地居民及村集体共同投入、共享收益的机制,丰富惠民的手段和方式,为更多的县域居民带来更多实惠,赢得对绿色转型的更大支持。“唯有如此,县域的绿色转型才能可持续,低碳转型效果也才能持久。”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博士刘晓龙介绍了农村能源革命政策及试点县的推进情况。他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和乡村现代能源体系构建,已在全国多个地方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以期形成可推广和可复制的模式。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经济性越来越好、应用场景很多,应结合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的气候气象条件、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消费现状等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水平。要将能源“身边取”和“远方来”相结合,特别要着重发展“身边取”,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

发展县域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解决融资难问题

在县域分布式光伏发电讨论环节,灵丘县能源局局长郭云鹏表示,当前新能源发展仍面临土地资源限制、发展粗放、缺乏大额消纳主体等挑战。新能源企业往往优先选择一些风资源比较好,存在“挑肥拣瘦”的问题,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由于缺乏有效制约,部分企业在并网后不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此,他建议,国家在统一规划方面给予县政府更多的政策引导,并建立新能源发电调度评价机制,在电网系统调度新能源企业发电的同时,将生态修复责任履行情况考虑在内,建立失信名单,对不按照要求履行生态修复的企业限制新能源发电比例,确保新能源有序发展。

“利用工商业屋顶安装光伏,企业自己具有消纳能力,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可以享受自发电低电价,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有普遍的安装意愿。”作为本地中小工商业企业的代表,山西荞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孩介绍了企业在分布式能源发展项目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最大的瓶颈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如果有相应的金融支持,发展推广无疑将更快。”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投融资专委会副秘书长徐洪峰表示,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项目方面,已经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和工具,在融资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较低成本的有:银行绿色信贷、转型类贷款、碳减排支持贷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不同的银行对于绿色低碳的支持力度不一样,差别较大,因此,建议企业找准银行,充分利用融资支持。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艳介绍说,提高惠民效益,可以从光伏资源开发和光伏产业培育同时发力。山西省通过光伏产业链培育,引进和培育一批光伏制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有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本地财税收入的提高和就业岗位的提供已直接惠及本地老百姓。另外,一些本地化涌现的惠民模式值得深入总结和推广。例如,光伏开发企业、村镇和老百姓一体化开发模式,在给居民增收的同时,提振了村镇经济。村集体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改善小型公用基础设施、指导当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等,形成了良性的反哺。

县域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供热解决农村供暖难题

在县域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供热讨论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青指出,可再生能源供热正在从单一品种向多能互补的系统发展。单一品种中,现在中深层地热、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等已在很多县城完成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热。在太阳能资源非常好的地区,比如西藏的一些县城,实现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热。“但从未来发展来看,单一的能源品种肯定是不行的,成本高,稳定性差,这个理念我们要破除、要改变。未来可再生能源要纳入大的供热系统里,从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变成以可再生能源为辅的工作路径,提高整体的经济性。此外,要建立包含环境外部性及碳成本在内的新型热价制度,给予可再生能源供热更多直接的激励政策。例如,改变当前可再生能源供热与常规的供热享受相同的税率优惠的状况,给予可再生能源供热优惠的税率。”

“围护结构保温能够一劳永逸地降低采暖的能耗,减少采暖的费用,是农房清洁取暖改造的重要举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侯隆澍表示,对比城市建筑,农房建筑面积大,利用率低,套用城市建筑的整体改造模式,成本高,效益低。

他建议,仅对农户长期居住的房间进行改造。在选择改造内容和方式时,要更加贴合农村居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认识,获得居民的接受和认可,降低推行阻力。例如,与外墙改造相比,农户普遍更愿意进行外窗改造。国家绿色建材下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等也都把外窗纳入了支持目录,可以优先推动外窗改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姜婷婷提出,对于建筑侧节能,建议采用“菜单式靶向保温改造方法”对农房进行改造,将农房不同的保温方案可以比作一道道“菜品”,用户可以根据预算、需求来进行类似“点菜”的方式选择最优的保温改造方案。另外,在能源侧,要结合国家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以及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目前西北地区主要以太阳能为主,华北地区主要以低温空气源热泵为主,东北地区主要以生物质为主。

“我们课题组在过去的20多年做了很多探索,杨旭东教授提出了清洁取暖改造的‘四一’模式,谐音是‘适宜’,就是每户初投资不超过一万元,年运行费用不超过一千元,设备采取一键式智能化操作,并且整体建立在一个顶层规划原则之上。目标是清洁、节能、低碳、舒适。约束条件是居民能承受、政府能承受,资源能承受。”姜婷婷介绍说,目前,“四一”模式已在河南鹤壁、山东商河等地实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北方农村清洁取暖提供了样板工程。

中国恒有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宝红指出,结合农村建筑维护结构保温差能耗高、大部分房间空置率高的特点,农房适合“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取暖模式。取暖需选用高能效的设备,需能实现分间温度控制、随时启停和快速制热,支持农户行为节能“省着用”的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取暖运行成本。结合经济性的维护结构改造,有助于实现从“补贴初装+补贴运行”的当前模式向“只补初装不补运行”的可持续模式转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委会秘书长王清勤在会议总结时强调,绿色能源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在县域实施层面还需要更多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专题研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着眼于碳中和,引导县域低能耗技术的应用,推动绿色能源产业与当地产业融合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