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清华五道口全球绿色金融
论坛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NGFS研究专家网络(ENR)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承办,线上线下相结合,中英双语直播。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梅德文围绕“
碳中和、碳关税背景下的自愿碳
市场:现状与展望”主题进行分享。他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是碳中和技术创新以及“两个替代”。自愿
碳市场有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建立柔性的履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强制碳市场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他强调,我们要建立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自愿碳市场体系,做中国强制碳市场的探索者,这是中国自愿碳市场的重要功能。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活动。今天我讲的主题是“自愿碳市场”。德国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的前面,就像闪电永远走在雷声的前面一样”,碳市场碳中和应该属于新的思想,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我的演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愿碳市场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自愿碳市场的现状、机遇和挑战;第三,国际自愿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四,推进中国自愿碳市场发展的建议。
简单地说,碳市场分两类:一类是强制市场,一类是自愿碳市场。强制碳市场覆盖的范围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它是一个约束机制,目的是让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支付它们应该支付的综合社会
减排成本。高碳行业在中国包括八大行业,分别是
电力、
石化、
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
造纸、
航空,约占中国总
碳排放量的3/4,超过2/3。
自愿碳市场属于广义的新能源体系,包括刚才鞠建东教授提到的中国的“新三样”。低碳的、零碳的、负碳的产业和企业(例如,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
碳汇、CCUS等)在初期收益无法覆盖成本,需要市场机制为其解决正外部性
问题,它们需要一类补贴机制,这就是我们说的的自愿碳市场。此外,强制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可以使用一部分来自自愿碳市场的
碳信用资产来抵消碳排放,就是碳抵消机制,这是自愿碳市场另外一个重要作用。
因此,总结来说,自愿碳市场有两个作用:一是间接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碳中和归根到底是碳中和技术的创新,主要是“供给侧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需求侧如电动车替代燃油汽车”两个替代。而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自愿碳市场的激励。二是作为柔性的履约机制,有效降低强制碳市场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
在谈我国自愿碳市场发展的现状之前,我首先说说我们国家整体碳市场的发展及现状结构。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成效卓然。2005年至2012年(第一阶段),中国碳市场属于
CDM市场;2013年至2020年(第二阶段)是单独的区域碳市场;2021年至今(第三阶段)是全国统一碳市场和区域碳市场并行阶段。CDM市场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我国出售减排量超过10亿吨,价格达到8欧元(约为100元人民币)/吨,收益超过1000亿人民币。中国区域
碳交易试点市场在十年间成交额175亿人民币,年均交易量5000万吨,交易额达15.9亿元,平均价格28.8元/吨,促进地方减排达6亿吨。
配额市场从2021年7月16日启动至今,两个履约期完美收官,总成交量4.4亿吨,成交金额249亿元人民币,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价格机制初步彰显,活跃程度不断提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在此背景下,我国碳市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从结构看,我国目前的碳市场分为两类市场:一类是区域碳市场。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广东、湖北、
深圳,这七省市从2013年开始区域碳交易试点,2016年
福建加入。另外一类是全国碳市场,包括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强制碳市场交易在上海,登记结算在湖北,主要交易产品是CEA,即中国
碳配额。自愿碳市场注册登记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交易在北京绿色交易所,交易产品是
ccer。
中国自愿碳市场2015年正式交易,2017年暂停,2024年1月22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亲自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当天交易量是37.5万吨,交易金额是2383.5万,平均价格63.5元/吨。
自愿碳市场从2023年开始密集建设,目前已经构建起 “1+1+4”和“2+2”的管理体系。“1+1+4”是指一个管理办法、一套
方法学工具、四项技术规范。一个管理办法是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一套方法学工具目前包括四个方法学(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并网海上风电、红树林营造),未来自愿碳市场也要扩容。四项技术规范分别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结算规则》。“2+2”是指两个机构和2个系统,注册登记机构是国家气候战略中心,负责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交易结算机构是北京绿色交易所,负责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再谈谈我国自愿碳市场发展的机遇。中国为什么需要碳市场?我们知道,经济转型、能源转型、经济发展和能源发展古往今来都需要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长期稳定的预期,碳市场可以做到;二是长期资金,虽然碳市场的融资功能目前有限,未来它可以提供长期、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
从挑战看,国际自愿碳市场更加国际化、更加市场化,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呈高质量和统一化趋势,即从供给侧发展高质量的自愿碳市场,从需求侧建立规模化的碳市场。总结起来就是“五个高”,在供给侧,更高的质量,更高的诚信度;在需求侧,高度统一、高透明度、高流动性。
未来,我们如何建立中国的自愿碳市场?我们要建立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自愿碳市场体系,做中国强制碳市场的“探索者”,这是中国自愿碳市场的重要使命和功能。
今天还想跟大家讨论一下中国碳市场价格。一般来说,长期价格看供给,短期价格看需求。2021年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前CCER价格只有十几元,而启动日均价为63.5元/吨,比2021年应该说涨了很多。从全国碳市场配额看,第二个履约期比第一个履约期价格上涨了2/3,交易量上涨了19%,交易额上涨了89%。在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形势下,配额价格呈增长趋势,虽然价格是波动的,明年可能跌回来了,后年可能更低。但是至少曾经它达到这样的价格,说明这个市场的价格机制已初步彰显,所以这是我今天想跟各位分享的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很多专家学者预测中国碳价在2030年达到100元/吨,但是2024年就已经破100元/吨了,我觉得从投资角度看待碳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最后通过比较法、演绎法或是归纳法预测一下中国碳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我们知道,欧盟碳市场从2005年至今,现已进入第四个阶段。2005年到2020年(前三个阶段),碳价都比较低,期间有七年时间碳价波动至不足20欧元/吨。从2021年开始,平均碳价达到了56欧元/吨,2022年80欧元/吨,2024年是90欧元/吨。从市场活跃度看,欧盟碳市场2023年配额不到15亿吨,交易价交易量将近100亿吨,换手率超过百分之六百,交易金额7600亿欧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欧盟碳市场的前三阶段,欧盟整体碳排放量下降了40%,煤和石油下降了约30%,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增加到60%,欧盟碳市场功不可没。虽然我国碳市场目前交易量很小,但对标欧盟碳市场,当前碳市场的“一小步”,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步”。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今天的分享,引自米兰昆德拉《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生命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能源以煤为主,金融以银行为主的国家,碳市场对于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它能提供长期稳定的经济预期以及长期稳定的资金,这是一个沃野的方向。目前碳价仅100元/吨,交易量很小、流动性欠佳,因此我们不能高估碳市场的短期影响力,但我们也不能低估其长期影响力。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所提到的,“在未来揭示以前,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对于碳市场,我们需要等待,但是我们认为它大有希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