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2024年广东省低碳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核证自愿
减排量的国际化前景展望——“一带一路”篇》,解读了《广东省近零(低)碳企业评价标准》《广东省近零(低)碳工厂评价标准》,举行了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ESG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
活动仪式上,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的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
节能降碳深入推进。截至4月底,可再生能源及其他装机超过7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核电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截至5月底,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0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全省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87%;全省
公交电动化率接近99%,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40万个。
此外,广东积极推进
市场化机制降碳,主动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截至6月底,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2.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65亿元,
碳市场规模居全国区域碳市场第一、全球碳市场第四;扎实推进
碳普惠制试点,截至2024年5月底,碳普惠核证减排备案累计签发超过247万吨,增加收入超过5300余万元,其中来源于贫困地区、老区苏区、民族地区的碳普惠减排量超过165万吨,为乡村振兴地区、民族地区及重点革命老区苏区增加收入超过4000万元;正式发布国内首个省级
碳标签——“广东碳标签”标识,今年计划在佛山、珠海等地市选取典型产品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示范。
活动现场,广东工业大学
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教授,中国质量
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副主任杨抒,广州碳
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原,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鹏分别从甲烷减排控制、
碳足迹碳标签、碳排放
碳交易、大型设备更新
政策解读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
据了解,广东甲烷排放量在2018年就达到了阶段峰值,之后快速下降,到2020年下降了22.7%,甲烷排放量仅占全国的2.4%。曾雪兰表示,广东省甲烷减排的工作亮点是持续推进生活垃圾“零填埋”,垃圾焚烧规模在全国领先,并率先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