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有何“凉策”?

2024-7-24 10:28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任效良

“2023年6到8月生态城热岛效应强度为-0.2℃,今年6月为-0.5℃。”日前,由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新天津生态城热岛强度呈现出减弱趋势。这为“高温天气频发,多地气温刷新历史记录”的炎热夏季带来些许凉意。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津市首个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位于天津市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不仅拥有36公里魅力海岸线、国家海洋博物馆、观澜角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也正成为凉风拂面海天一色的避暑胜地。“降低城市热岛强度”,中新天津生态城到底有何“凉策”?

添绿:用好城市“天然空调”

绿植是“大自然的空调”,浓密的树冠就像一把遮阳伞,能有效拦截太阳辐射热量,最高拦截率高达90%,可有效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从16年前开发建设之初的自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到如今50%以上的绿化率、200多种植物、110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中新天津生态城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已建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40座,居民从小区只要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公园。在生态谷的绿荫下骑行,在中新友好花园的“湿地森林”中漫步,在南堤公园的绿地上露营,在惠风溪的亲水栈道观赏落日余晖,生态城的夏日里,总能在娴静中觅得一份清凉。

相比较土壤、植被等天然物质,水泥路面、柏油马路等人造设施更容易吸收太阳的热量并向环境释放。生态城主、次干道路在设计之初绿化带宽度分别达到33米和25米,还“见缝插绿”地建设了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街角景观小品,在展现城市方寸之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植被覆盖率,缓解了热岛效应。

活水:扩大城市“滨水空间”

水吸收热量的速度较慢,水在汽化过程中还能吸热,因此,水体面积比例直接决定着地表温度。

中新天津生态城充分发挥海滨城市的自然禀赋,最大限度地扩大区域内的水体,增强水循环,改善水生态。

在开发建设之初,生态城就将积存了40年的污水库改造成为碧波荡漾的景观湖,同时挖深湖底、堆山造岛,沿湖建设了8 公里长绿化带。湿地被喻为“生态之肾”,生态城将自然湿地保护纳入总体规划,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确保自然湿地净损失为零。在保留、恢复、修复原始湿地的同时,建设了蓟运河故道公园、惠风溪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并充分利用36公里海岸线,建设了东堤公园、观澜角等亲海景观带。

与此同时,全面开展水系连通工程,通过铺设管涵、疏浚河道、开挖岛间水系、设置换水闸、建设河道护岸等措施,让“溪、河、湖、堤、湾、海”水系实现大联通大循环。

通风:打造城市“新风系统”

通风廊道可以增强城市内部的空气流动,促进大气良性循环,提升体感舒适度,合理构建通风廊道,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式。

生态城以静湖和蓟运河故道围合区域作为降温“绿核”,结合静湖周边湖岸景观,形成城市大片开敞空间;连通绿地廊道、滨河景观带、生态谷,建成65.5公里的通风廊道,构建降温“绿脉”;以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和街角公园作为降温“绿珠”,形成一个“碧岛绿谷、绿廊辐射、绿网交织、珠落玉盘”的开放式通风空间,让自然风在城市内来去自由,以达到夏天降温的作用。

降碳:降低城市“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也是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有效途径。

中新天津生态城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全国首套零碳示范单元标准体系,在社区、工厂、产业园区探索“低碳—超低—近零—净零”减碳路径,持续打造“零碳小屋”“零碳大屋”、第四社区中心、季景峰阁社区等低碳零碳示范项目。生态城还联合国网天津电力打造了国内首批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10千伏“雪花网”试点工程,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绿色建筑可有效减少室内外热交换,从而降低夏季因空调降温所带来的热排放。生态城的绿色建筑比例为100%,是全国绿色建筑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已建立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居住建筑100%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44.1兆瓦、年均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地源热泵应用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

面对降低“热岛效应”强度这道必答题,“添绿”“活水”“通风”“降碳”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给出的“凉策”。下一步,生态城还将持续拓展解题思路,为缓解“热岛效应”增加注解,不断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