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的治污与减排

2015-3-3 23:05 来源: 财新网 |作者: 柯蔚蓝 张希良

中国目前以煤炭为中心的政策


  中国目前以煤炭为中心的政策

  北京目前针对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是由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组合而成,其中许多都要求减少能耗强度(或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安装污染控制设备。实现能耗强度目标主要是通过提高效率和淘汰落后低效产能的措施来减少能源需求增长。规定安装的污染控制设备包括脱硫和脱硝设备。由于近几十年来空气质量问题日益恶化,政府强化目标实施的动力不断提高。本节将回顾目前中国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方法。

  清洁空气行动

  我们首先介绍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由于在全国范围内燃煤电厂是造成空气质量较差的一个主因,污染物减排的行动主要集中在燃煤电厂的减少、替代、搬迁或烟气净化。2013年9月,中国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要求到2017年中国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相对于2012的水平减少10%,三大沿海城市区域的PM2.5浓度也要相应减少:北京-天津-河北(也称为“京津冀”区域)减少25%,长江三角洲减少20%,珠江三角洲减少15%。

  该计划以减少煤炭使用为中心来实现空气质量目标,包括在2012年至2017年间能耗强度降低20%,比“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国家单位GDP能耗降低16%的目标要更加严格。它同时要求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要限制在65%以内,并禁止上述三大城市区域增加煤炭的使用量。

  除了这些集中“限煤”的指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还包括通过强制“上大压小”和安装污染控制设备来实现减排等具体措施,如改造区域供热系统,提高电力、更清洁的燃料(如天然气)或洁净煤的使用,要求更多、尤其是靠近城市的工业锅炉和窑炉安装和运行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

  最后一类措施正是那些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但无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末端治理措施。这些措施在行动计划中比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处于更优先的地位。实际上,这类措施将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能源消费量,也同时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另外,解决中国雾霾问题不只是识别主要的污染源那样简单,还需要探究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因为不同空气污染物是以非线性的方式结合起来影响空气质量的。同时,有些污染物并非来自能源系统,其源头(如农业源)更加难以控制。这意味着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控制各类空气污染物的相对量。

  这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关系意味着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一定能保证空气质量的改善,相反还有可能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例如,在某些条件下,如果氮氧化物的排放降低,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没有削减,臭氧(一种引起心肺功能失常的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将有可能上升。根据我们麻省理工-清华团队的研究,如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煤炭燃烧)的排放相对减少,但氨气(主要来自难以控制的农业源)的排放没有被控制,PM2.5的下降水平将比同时控制氨气时少得多(参见图2a、2b和2c)。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